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修辞学研究突围:从倾斜的学科平台到共享学术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修辞学一体化于艺学/哲学的学术平台,现代修辞学归属于语言学的学科平台。由-于这是一个倾斜的学科平台,定位在语言学学科框架内的中国修辞学,基本上或极少拥有语言学的共享资源。基于学理和应用的双重考虑,本主张修辞学突围,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交叉于多学科的共享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一、全球视野和中国修辞学学科形象重建;二、全球视野和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创新动能;三、全球视野和中西修辞学研究学术智慧的双向流动.作者认为:中国修辞学融入全球视野中的同类研究格局,需要消化外部智慧,更需要以自己的学术形象和民族身份的清晰度,进入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33.
文学作品的爱情书写.本质上是一种爱情想象。从历时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想象有过几次大的修辞策略调整: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想象→收缩爱情想祭空间→关闭爱情想象空间→爱情想象的意识形态突围,分析这种调整的深层规约,可以反观文学修辞中意识形态介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34.
中国修辞界和艺理论界的学,从相同的古代典籍开掘理论资源,也从大致相同的概念范畴、理论话语展开各自的阐述。在共同的开发中,不同的学科视野以各自的方式逼近共同的对象,也留下了一些理论的盲点。鉴此,有必要探讨如何通过学科对话和不同学科经验的相互激活,重辟研究路径,在理论资源共享、研究方法互补的良性运作中,拓展古代修辞理论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5.
文学作品的爱情书写,本质上是一种爱情想象。从历时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想象有过几次大的修辞策略调整: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想象→收缩爱情想象空间→关闭爱情想象空间→爱情想象的意识形态突围,分析这种调整的深层规约,可以反观文学修辞中意识形态介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36.
本文针对毛喻原先生对汉语和汉字的认识提出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毛先生对汉语“弊端”的描述,从偏颇的事实判断,导向了逻辑松动的价值判断;对汉字造字策略“悲剧原型”的分析,则较多地表现出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  相似文献   
37.
《红高梁》是战争修辞话语的另类:其非宏大、非高调叙事,引导了关于战争的另类想象。对强悍生命的修辞书写,召唤着民族的刚健之魂,并接续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尚“力”传统。莫言的时间修辞改写了战争叙事流程。作家在战争现实之外,重建了一个关于战争的审美现场,也重建了战争修辞话语的审美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38.
39.
40.
“三”和“五”,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两个数字,它们由最初的神灵符号,演化为祥瑞符号,终至广泛地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古到今,“三”“五”崇拜几乎渗透到华夏文明的各个方面,在神话、祭礼、占卜、术数、宗教、民族、伦理、礼仪、刑律、典章、官职、舆地、教育、军事、医药、艺术、饮食、服饰、婚丧等诸多领域,我们不断见到用“三×”、“五×”模式对相关物象、事象、心象所进行的数的归并和概括,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人认识自身和身外宇宙的方式,及其据以解释宇宙万物的经验系统——这是一个奇妙而有序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