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采用张金荣等编制的《中国儿童人格教师评定问卷》,对来自湖南14个地州市54所幼儿园的3731名3~6岁幼儿的人格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湖南幼儿的人格普遍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其中智能特征维度得分均值最高,情绪稳定性与亲社会性维度得分均值相对偏低;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差异,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及园所性质差异,其中4岁幼儿的发展变化最明显,女孩在智能特征、认真自控、亲社会性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男孩,而在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男孩.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幼儿人格教育的重视,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情绪特征的基础上,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儿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2.
赵南 《教育研究》2012,(7):115-121,129
"保教并重"被视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体现着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然而,现实中幼儿园保育工作主要由素质、待遇与地位都较低的保育员承担,幼儿教师不愿意从事保育工作,表明"保教并重"的基本原则根本未能在幼儿园得到很好的实践与坚持。幼儿园保育工作是家庭养育功能的自然延续,对建立幼儿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幼儿园实施生活教育的直接途径,有利于保障幼儿学会基本独立生活与日常生活交往的幼儿园教育基本目标的实现。幼儿园"保教并重"的基本原则应修正为"保育优先,教育其次;保育为重,教育为辅"。  相似文献   
33.
用来评估个体智力潜能的动态评价,作为主要与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相对立的一种新型心理测验,起源于前苏联,后在西方获得长足发展,但在我国,其研究目前基本上仍处于空白状态。通过综述这种动态评价发展的直接动因、理论基础、基本特征等,期望能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34.
一百多处错误怎能当“通用”教材胜利油田职业中专赵南编辑同志:目前我校选用全国技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劳动出版社出版)作为教学用书。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套教材存在的错误不少,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为例,其中的错误就有112...  相似文献   
35.
人具有社会性,完全孤立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在现代社会中能否与他人和睦相处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的标准,在竞争中能否与人密切合作,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是成就事业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接受必要的训练,使他们从小具备共处技巧,在生活、游戏中成为别人乐意合作的对象,赢得同伴的友谊和帮助,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6.
运用认知策略理论,结合改革教学实践,针对当前计算机辅助英语听力教学在软件设计环节有关课程安排、教学功能、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丰富听力语料内容、增设搜索引擎、搭建听说互动平台等六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7.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经典蒙学课程,它以劝学和教人立志为目的,为儿童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确立了学习的根本意义;它提供了学习的顺序、经典及其大纲与恰当的学习方法,为儿童将来的学习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它精心设计了大量隐喻,让儿童在反复吟咏中感悟经典的思想精髓,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克服当前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不无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8.
品质既是个体内涵的核心内容,又是个体特征外显的重要标识,人生的根本任务就是锻造品质。迄今为止,中外关于儿童品质的研究立足于心理学与各国文化传统,主要指向人格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学习品质等,整体呈现出简单罗列、庞杂分散、缺乏统整等不足。有必要从人终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出发,重新建构儿童品质的结构与层次。从个体身心发展来看,儿童应当具备的品质可以分为体质、知质、心质三种,其中体质与知质主要由"非我"转化而来,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内容品质;心质主要由"原我"生发而来,是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品质。儿童体质与知质的发展需要心质提供的内在力量的支持,而心质的发展又是在促进体质与知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儿童教育应始终坚持儿童体质、知质与心质的和谐发展,并将心质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只有充分培养和发展主动性、独立性、合群性、专注性、坚持性、灵活性等属于心质的"支点品质",儿童才能获得终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