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4篇
科学研究   31篇
体育   31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嘴是柴油机的重要部件,在平时维修和保养机器时,由于缺乏专门的检查仪器和设备,只能借助观察、触摸、听诊和感觉来鉴别它们质量的好坏和能否继续使用。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2.
43.
夏娃  宋斐  赵晖 《乒乓世界》2006,(4):10-14
十年前的均95年,笼罩在光环之下的国球,迈出了自省改革的重要一步,在足球,篮球等项目之后,带有些许职业化色彩的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诞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做乒乓球国手,某种意义上是不幸的,因为你只有比别人流更多的汗,练更多的球,像苦行僧般苛求自己,才能不负国人对国球龙飞凤舞的期望。但乒乓国手们又是幸运的,不仅有许多幕后英雄众星拱月,更有像"李宁"这样世界级的民族运动品牌,在为国手们量体裁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从2000年到2006年,一款款李宁国服在世界赛场上同国球的光荣与梦想交相辉映,无不承载着李宁人为国手英姿"画龙点睛"的守望与希翼。"李宁"之于国手,虽非母子之情,却是血浓于水,因为彼此正如"李宁"使命所言,都是"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以期"让运动改变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但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为了给这样一支冠军队的服装"画龙点睛",李宁国服的设计者必须"分身有术",同时担当起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45.
46.
阿甘的乒乓     
地球上收视率最高的乒乓球比赛是哪一场?恐怕不是雅典奥运会柳承敏对王皓.也不是上海世乒赛王励勤对马林,而是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阿甘”在《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的“乒乓外交”友谊赛——这部1995年引进国内的好莱坞大片票房突破3亿美元.观看者之众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7.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四)中定式二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摆短,对方回摆冒高出台,直板抓住机会进攻。施拉格发左侧旋短球到王皓中路(图4),王皓接发球摆短到施拉格中路偏正手(图6),王皓在这板摆短时,脚下位置并没有完全调整到位,过于接近中路,无法很好地运用前臂力量,于是他更多地用手腕通过借力来控制球的弧线,这板摆短旋转不强,向前的力量很小。王皓摆短后,立刻后退半步,作好了进攻准备(图9)。王皓这板摆短的意图是:如果施拉格回摆,则容易冒高;如果他劈长,自己已经调整了站位,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进攻。果然施拉格上步不到位,手臂过于伸直,完全靠手腕来控制球,回摆失误(图11)。施拉格看到这板回球出台,立刻站到偏中路位置,准备打相持(图12)。王皓放慢节奏,看到来球将将出台,他放低重心,通过前臂手腕调节,巧妙地拉一板  相似文献   
48.
周到  赵晖 《乒乓世界》2006,(5):30-30
4月初.厦门体育中心的乒乓球馆,国家乒乓球男队在这里的封闭集训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前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加上厦门闷热潮湿的天气让队员们都显得有些疲劳。虽然如此.五名参加不来梅团体赛的主力队员训练得仍然一丝不苟.每个人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陈王己正在和王励勤练单打.两个人打的是一局的比赛.主教练刘国梁一会儿全让王励勤发球.一会儿全让陈王己发球,谁输了谁都不高兴.对每一个球都斤斤计较得不行。刘国梁、李晓东、肖战.三个教练都围着这一张球台。这两个人可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宝贝!  相似文献   
49.
赵晖  石坤 《乒乓世界》2005,(4):i024-i025
中国乒乓器材厂商的老总们会打球吗?他们的球打得怎么样?他们自己又用什么器材?首届“联盟杯”乒乓球邀请赛为我们提供了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50.
早先我们分别以“渔网”和“买鱼”比喻了使用“稳健型”和“凶狠型”底板,但世上的事往往随着前提条件的变化而能相互转化。同样一支OC,在初学者和招式传统的老球迷手中,只能沦为控球尚可但拉也不易打也不成的鸡肋,此时的所谓稳健是贬了值的,因为发挥不出能与之相得益彰的杀伤力;而在饱受现代弧圈熏陶的中高水平年轻球迷看来,这却是不可多得的暴力武器——不仅因为他们的“打摩结合式”发力能让OC潜在的杀机最大程度的迸发。更因为其良好的“吃球”为“凶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即“稳健”。因此,这儿谓之稳健的底板,并非就无法凶狠,关键在于怎样使用。即便同为“稳健”,也各自有别——有的整体刚性较强仅凭浅表“吃球”,有的则韧性十足能将来球深深含住;有的是为全面型选手搭设了演绎古典的布景,有的则是为进攻型选手敲响了现代劲舞的鼓点——同一片天空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