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培养发展的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落实.但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评价难于量化和凸显.因此课堂教学中还应存在和需rg一种相对"隐性"的评价来进行价值判断,以期实现不同学生学业、情感的全方位发展.那么,什么是隐性评价?它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常态评价?怎样才能成为常态有效的评价?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表明: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的高低与学校教科室的建设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需要区域科研人员在信息、技术和理论方面的指导。区域科研人员在对课题“下校视导”过程中,要重新定位,使指导从独白走向对话。本文中的对话指在课题视导过程中,参与活动的人员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共享,进而相互理解表达,建构各人所需知识和意义的过程。完成对话的基本策略是变文本审视为课堂观察,变单向讲听为倾听理解,变同化共识为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较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教师对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重视得到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对于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还未给与充分的认识或处理,使得有些资源被忽视、搁置,未能“生成”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