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中的“望洋”一词,自汉迄今,训解多出,歧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词义问题:“望洋”是“仰视貌”、“目迷茫貌”、“迷惘直视的样子”还是“望着海洋”?二、词形问题:“望洋”究竟是连绵词、合成词还是词组?考诸典籍,追循“望洋”一词的源流演变,可知“望洋”可以作名词,是眼睛向上望去的一种病态长相;作形容词用,是“仰视貌”的意思。按诸本文,则知《庄子》“望洋”系形容词,是“仰视貌”的意思。同时得知,“望洋”系由动宾词组演变而成的连绵词。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有一些成语,历史悠久,其词形用法、语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研究它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运用系统的方法,全面考察,才可能避免失误,得出比较全面的认识。“摩顶至踵”系一成语。《汉语大词典》收录并解释了它。其解释采用的是枚举归纳法,且只是静态地考察它,因而存在以下不足:1.义项设立不全;2.未释其语义的理据。3.未释该词语源流。笔者特对该词语在《四库全书》中的用例,做了穷尽性的检索,并且从语源、语义、词形及其变化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文字起因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探究文字起源的重点是前文字,前文字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初的文字应有象形与指事两种类型。早期文字用于人类交际,且用于人神交际。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二是形成期。汉字创制于母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界限为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时间界限为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4.
《庄子》首用“股脚”一词,而后沿袭二千余年,使用颇广,然辞书及古人训解多失义,今人所著《庄子》注译类著作,多照录而已,不加训解。今通检《四库全书》正文及文注释,共得“股脚”用例约103条,考查其用法与结构,综该其义,释“股脚”为双音节复合词,其本义为“下肢”;《庄子》中“股脚”指称下肢中凹曲隐蔽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医"指从事管理、药物、治疗等活动的各类医务人员.本文的"师"是标志人的职业身份的名词."医"作为行业,是个大的门类,其内部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专业,这些不同的专业人士,均可称"师",从而构成表示行业标志 身份标志的称谓--"X师".通检<四库全书>,医者称师计有:医师、侍御师、御师、针师、灸师、咒禁师、禁咒师、按摩师、药园师、采药师、药师等11种.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词语的语义、源流、理据及构成做了详细的考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字法》,搞好新形势下的语言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国家语委于2002年10月立项研制《规范汉字表》,对于汉字字形进行新的规范。汉字字形体系是一种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层级结构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汉字字形内的系统与元素之间,元素与元素之间等内部矛盾及其运动决定着字形的特质及其发展变化。规范汉字字形,应该从字形的内在矛盾及其规律出发,结合汉字的职能、汉字的历史和现状,制定必要的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是:整理字形要从整字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着手;整理字形要从字形的表达功能、书写功能、审美功能综合考虑而以表达功能为主;整理字形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太平经》有“平言”、“行言”“平行”、“平道”、“行道”等词。王云路认为,这是一组同义词语,正确,但是释其义为“径直讲来”,误。经考,这组词语中的“平”与“行”,都是“言”的同义词。“平言”、“平道”、“行言”、“行道”、“平行”都是同义词连用形式。它们的基本语义都是“言说”,此外,还兼表说话的方式,具有“慢慢地说”的意思。俞理明在这组词语中的第一个字后面断句,释“平”为“尊者对卑者的应对语,意思是免礼。”释“行”为“应对用语,表示上文结束,继续进行以下的活动。”并误。又,古汉语构词有“参互成语兼同义连用”一格,此组词语即其例。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语词再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经》中某些词语,前人无释,今解释如下:晏早,也作晏蚤,基本义为“早晚”。悃悒,义为愤懑忧郁。厌御,义为抑制、防止。厌畏,义为压制、威慑。根柄,义为根本。比连,犹接连、连续。周流、周Liu、舟流,义为普遍流行。闿示,即开示,开导启示的意思。解示,犹开示。  相似文献   
19.
《太平经》中的一些词语,其义与《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释不同,因而对其进行认真辨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