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 为学生的从众行为是影响课堂 教学效率低下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不可否认,语文课堂中的从众行为,有其积极的因素,如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影响等。但是,更令我们担忧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 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新理念的主渠道, 从众行为有着很大的负效应。首先,从众行为影响学生的进取心。如部分学生由于群体压力而顺从另一部分学生,使自己的思维与言行不一致,形成不敢质疑、人云亦云的思维品质,久而久之,造成学习思维的匮乏,思维的进取心严重受挫,最终造成思维的惰性。其次,从众行为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在听了不少的了解课、教研课、公开课后,发现有不少语文课总是"拖堂",教师总把握不好课堂40分钟,以致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课堂向时间要质量,这是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当今实施新课程标准,各种新理念、创新设计扑面而来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反思一下"40分钟不够用"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为此,笔者罗列了以下几种用了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的现象,以求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中明确“交流沟通”是方式,“愿意分享”是目的,而“增强自信心”则是一种素养培养的需要。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厘清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交流意图”,利用源于生活真实的“交流语境”,优化指向言语表达的“交流支架”,从而落实“有效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4.
听了许多基层学校的语文教研课,在评课交流中,许多教师最感困惑的是面对思维活跃、无所不及的学生的提问、质疑,该怎么去"解惑",怎么样的"解惑"才算是有效的"解惑"教学.事实上,在我们日显开放的语文课堂里,教师一方面正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在学习文本中的思维而不断努力着,但另一方面,也日益为无法因势利导,有效"解惑"而踌躇着.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作过一个复习前与复习后测试的小实验,与一项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有关复习的书面调查,从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语文复习中存在着缺陷,如复习前与后的效果不明显,复习时无从下手,缺少对策,单方面加重学生负担,学生参与性不高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效率,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积极探索,并加以实践的.然而,正如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指出的"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主体性的失落"那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确实还存在着几种有欠缺的主体,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常规备课和上课中,落实有效练习引发了越来越多老师的思考,也在探索中践行着:依文而设,随学而练,让课堂练习更高效。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依托文本。课文是课堂练习设计的母本,课标是练习设计的指导,领会年段目标和教材编排,立足语意、语言和学生语言素养展开设计,这就是依文而设;课堂练习的生成必须是动态的。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依据学生练习学情,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和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必须有机结合,展  相似文献   
18.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书上看到“这怎么能行呢”这句话时,目光便会停下来,脑子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张老师的形象来。张老师是我初中时的语文教师。记得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课铃已响,同学们仍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新老师。随着脚步声,张老师跨进教堂,劈头劈脑一句话就是“这怎么能行呢?”话倒缓和,语气却是严肃的。课上到一半,张老师提问了。第一个被问的凑巧是我。“哎呀,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心里一慌,脸也涨得通红,没精打彩地低了头。突然,张老师又说:“这怎么能行呢?”我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