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当今社会发扬传统父子伦理的合理内核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逻辑要求,也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问题的现实要求;构建支撑和谐社会的新型父子伦理关系首先要批判继承传统“父慈…子孝”的合理内核,其次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父子伦理以新的内容,最为主要的是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探求新型父子伦理观念的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关注宏观问题,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问题,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不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亦属于生活范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割裂了人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教育的目标建设而忽略了教育的环节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建构首先需要相应的职能部门转换思维方式;其次需要采取渗透方式,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再次急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3.
14.
工程伦理属于道德哲学研究范畴,研究应超越"问题"上升到"主义"层面,进行形上研究,这样才能摆脱工程伦理研究虚假繁荣的流弊;在工程体系中工程决策和监管最为关键,但由于隐身于工程表象背后,为多数研究者所忽视,工程伦理研究必须从工程一线转入背后决定环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工程伦理具有实践理性,理性归属于道德,但不属于伦理,因此工程伦理虽然叫做伦理,但是要规范的却是道德,需要对工程体系决定环节进行自觉意识意义上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工程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大伦理观",包括工程主体价值取向和工程活动对环境、社会影响的两个维度。工程伦理的社会性特征决定我国工程伦理研究不可像美国那样简单地将工程伦理等同于工程制度,因为美国是法理型社会,其伦理是制度伦理,而中国是伦理型社会,有着几千年的精神伦理传统。中国工程伦理既要探究工程伦理本质精神,又要探索工程伦理建制。工程伦理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主体间性研究必须置于工程伦理研究中心,工程伦理研究必须从责任伦理、团体伦理向主体间性的伦理指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论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补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文宝 《文教资料》2006,(10):131-132
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不但存在着对立冲突,更存在着文化共性,具有互补性。运用网络文化的创新、张扬个性、平等、民主等思想可以克服传统文化的怀旧情结、循规蹈矩、尊卑等级等缺陷;运用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节欲等思想可以防止网络文化中的道德沦陷、网络瘾症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振兴,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态环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却遭受到破坏。而大庆精神的历史和现实给了我们一个启迪:精神力量的伟大。保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从人的精神世界入手,净化心灵,纠正非理性行为,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工程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多的突出了工具理性,忽视了价值理性的宣传.这种氛围下的校园不是和谐的校园,培育出来的人才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工程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其主要途径有:转换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校园网络文化 建设中充分体现、健全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属于道德哲学研究范畴,研究应超越“问题”上升到“主义”层面,进行形上研究,这样才能摆脱工程伦理研究虚假繁荣的流弊;在工程体系中工程决策和监管最为关键,但由于隐身于工程表象背后,为多数研究者所忽视,工程伦理研究必须从工程一线转入背后决定环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工程伦理具有实践理性,理性归属于道德,但不属于伦理,因此工程伦理虽然叫做伦理,但是要规范的却是道德,需要对工程体系决定环节进行自觉意识意义上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官德议题自然属于传统伦理范畴,但其认知和体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与传统伦理并不完全同步,可分为奠基期、定型期、巩固期、成熟期、繁荣期和解构期等几个阶段。先秦诸子观点各异,但官德取向却趋于一致,是传统官德的奠基期;传统官德至秦就已定型,不像传统伦理及汉才定型;魏晋隋唐时期传统儒家伦理发展进入瓶颈期,但官德伦理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及宋官德与传统伦理一样进入到了成熟期;明中叶作为分水岭其前后传统伦理走向各异,但于官德而言宋后的元明清却是一致的,是传统官德的繁荣期;近代之后,传统官德才开始真正地逐渐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