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互文性理论的引入彰显了文学文本的非自足性。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同样显示出了文本互涉、参照牵连的网状脉络。文本互渗和文体互渗是其最基本的两种外化形态。它们的采纳无疑深化了报告文学作为文学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与百年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创作丰硕的实绩相比,理论研究方面的极不相称有目共睹。新世纪以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等相关学术团体持续发挥作用,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进一步拓宽。在理论研究者们的创新求变下,学理性论著论文不断推陈出新。并且,随着高校硕博士论文的较多涉猎,报告文学的文体独立性渐被认同。成绩的背后,理论话语体系尚未建构,深度研究仍需着力;理论研究学者匮乏,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理论研究与现实创作多有脱节,报告文学创作实践饱受争议等不足依旧是困扰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最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叙事文体的中国报告文学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包括传统、时代以及域外资源的多重影响。史传与诗骚、经世致用思想以及传统纪游笔法孕育着报告文学的最初品格与形式。转型激荡时代的文化选择、报纸等现代传媒的繁荣以及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导引了报告文学在近现代转型时期的社会辐射。而域外新风借取尤其是左联时期大量的理论译介则促发了报告文学的现代化转进。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报告文学一直都相伴相随。留法期间对于安那其主义者追踪式的报道中所彰显出的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色彩,抗战时期以及十七年时期的集中式写作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文学选择,三四十年代以画册的方式承载报告文学的创造性实践都标示着巴金之于中国报告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社会历史批评解读《哥德巴赫猜想》无法深度透视其复杂性,真实性叙述下的文学意义的价值潜藏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叙述学为凭借,作为报告文学文本经典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叙事策略上所折射出的读者意识以及对于那个时代的治愈等叙事功能渐次浮出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