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人是需要有精神家园的,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校期间,读书期间,你给他打下两个底子,一个是终身读书学习的一个底子;学习是终身的,中学是打基础的时候,给他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常说,你的语文教育如果使学生喜欢读书,你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一大半,给他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会他终身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有两堂绝妙的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味到大学课堂的乐趣和人生应有的目标. 第一堂课是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开设的<文选>课.刘老先生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讲哪算哪.有一天,他讲了半小时课,突然停下了: "我不上了!请诸位改在下星期三晚上七点半到操场来上课."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他为什么现在不上,要等到下星期三,而且要等到晚上七点半,还要在操场上呢?回宿舍一查日历,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有满月,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你想想,校园草地上,学生们围成一圈,他老人家端坐其间,当头一轮皓月.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这有多美妙?这是一绝.  相似文献   
23.
问者:钱老师,您好!据我所知,这几年大学教授关心中学教育的不少,但我感觉到,像您这样真正把一腔深情投入进去的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关于中学语文教育,您不仅从宏观上进行了一系列独到而深刻的论述,而且还从微观上给了中学师生许多切实而有效的指导。现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在理念这些大的方面差不多已经明确了,  相似文献   
24.
办教育应发掘本地的教育资源而不仅是扩大资源范围。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其所具有的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影响、性情的熏陶、精神的吸引与传递等是现代教育特别是当下中国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所匮缺的,部分地引入书院式的教育方式,有益于让学生体验教育与学术的真味。大学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的精神中心。培养本土的乡村建设人才,应该成为贵州大学这样的地方院校一个重大任务与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5.
朱自清先生的这三篇散文,可以称得上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教材。因此,对其文字本身的分析,已经十分精细,很难再多说什么。只能变换一个角度:由朱先生的散文成为语文经典,而联想到朱先生的散文写作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或许还有些话可说。  相似文献   
26.
文章主要是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屯堡文化研究的方法、组织以及屯堡文化研究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屯堡文化研究的方向,还为屯堡文化在地方知识体系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钱理群 《小学语文》2009,(10):12-15
我曾经提过,要“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身上扎根”,必须使中小学生“走近鲁迅,认识鲁迅,这关系到能不能在孩子心里打好民族精神文化的底子”。具体到小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提出讨论的:如何认识鲁迅?如何认识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小学生,他们和鲁迅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认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鲁迅教学?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我们要建立一个“鲁迅本位”、“儿童本位”与“语文本位”的观念和立场,通俗点说,就是“回到鲁迅”,“回到儿童”,“回到语文”。  相似文献   
28.
一、战争与流亡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场的中日战争,在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记忆中,是一次空前的大流亡:国家、民族(以一个又一个“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由鸭绿江边直退到西南边睡的大流亡;知识者自身的生命流亡:在污泥中滚爬,在饥饿中挣扎,在硝烟与子弹下体味生命的意义;更是精神的流亡:战争不但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而且几乎毁灭了一切,人在战争中成为一无所有,“好象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上生活着,象婴孩一样”。路翎(1923-1994)在他的作品中写道,正是“那种对自己底命运的痛苦的焦灼”使他…  相似文献   
29.
王瑶先生是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修养,从而形成了“学贯古今”的学术个性,为“清华学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中古文学研究的代表作是《中古文学论》,其成就一直笼盖着50-80年代的中古文学研究,不仅史料丰富,还为研究方法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其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作是《中国新文学史稿》,实现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研究的分离,其体系与模式影响深远。他还是1949年以来大陆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其学术研究与时代先进思潮有密切的联系。他的出色的教学活动、学术研究和思想深度,使他成为“北大精神”的象征和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30.
教育的真谛     
也许真是因为人老了心也变得软弱起来 ,我只是读了《爱 ,你准备好了吗?》的一部分 ,就止不住流了好几次眼泪。明知道这本书不是给我看 ,而是让孩子们读的 ,我却依然读得如此投入———这是一本真正的启蒙书 ,而且不只是启孩子之蒙。在阅读过程中 ,我不断地反问自己 :尽管忝身于老教授、老教育工作者、老语文教师队伍之列 ,但我真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了吗?就拿本书用得颇为频繁的词“神圣”二字来说吧 ,我们早已经把它忘却了 ,甚至是讳莫如深了 ,以至今天究竟有几个教师是怀着“神圣感”走上讲台的?而我们的社会又有谁真正把教师视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