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3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概况膜科学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中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和技术,涉及流体力学、热量与质量传递、化工动力学和材料学等领域;应用于生化工程方面,还与生物学和生物过程控制紧密联系,甚至拓宽到生命科学的工程学研究。近20多年来,进展很快。有关的技术,在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气体分离、食品工业、医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都在广泛开展研究,有的已工业化应用。从近年来的世界市场年销售的增长速度和美国(T.A.Sheet公司)对世界范围内的调查预测,如表1、2所示,可见其发展的一般前景。世界工业膜销售额:1990年将为1982年的6倍,其中气体分离一项几乎达50倍。  相似文献   
22.
高校扩招得以进行的根本性原因,是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政策.因为按照我国以前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工作的政策,在政府没有把握能够为毕业生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扩招是无法进行的.而"双向选择"政策在制度层面上为高校和政府解除了这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无须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安排承担责任,保证了扩招活动的进行.然而,也正是这项活动,对高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暴露出了高教制度和思想方面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3.
关于在教育思想中融入普世价值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价值观是指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伦理、文化、思想观念,在社会实践上表现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善恶标准和思想原则.我国从长期的"革命"氛围中走出来的教育思想,由于没有积极吸收带有先进、文明性质的新的教育理念,因而依据的还足带有被动特征的"工具论"教育思想,致使教育虽然在规模和形式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精神形态上不仅依然故我,而凡有向功利化、庸俗化堕落的趋势.普世价值观可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和精神方向,可以使我国教育从根本上摆脱长期的精神和思想困境,达到"治本"的目标.所以,积极地吸收普世价值观的精神意蕴,确立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让教育依据自己的本质和逻辑自主地活动,是教育思想革新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24.
徐长乐  蒋鑫 《职业圈》2012,(24):108-108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实践证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人力资本确实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键动力。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曾经说:“像我们德国这样一个原材料匮乏的国家,受过良好教育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经济稳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25.
我国早期大学在创办时期就存在是否完全实施"教授治校、大学自治"制度的分歧,只是那时的知识界还普遍追求独立的地位和身份,因而那些最先"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们,虽然其现代科学知识明显欠缺,其思维还不够深邃,但他们在向国外大学学习的问题上,却头脑分外清醒、态度分外开明、见解剀切而坦率,全没有思想被禁锢、被束缚或见风使舵、曲学阿世的迹象,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大丈夫"情怀。他们直面我国教育思想和体制问题的反思精神,对制度弊端和思想陈腐毫不遮掩的批判态度,都显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值得今天的知识界学习。  相似文献   
26.
大学作为一项教育事业,是理应以教育的本性和规律为其活动方向和原则的。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大学却不仅被看成是一项教育事业,而且被看成是一种社会工具,亦即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工具。而当大学被看成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工具的时候,其活动方向和原则就变成了政治和经济的目的和逻辑,从而使大学丧失自己的本性,产生大学内外的双重矛盾:在外,是社会对大学不满意,认为大学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文明效应和培养出有教养、有德行的优秀人才;在内,是大学师生不满意,认为他们在大学中没有应有的权利和尊严,只是"上级命令"和各种制度的执行者,对于各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无可奈何。而让大学的制度、文化回归教育本性,才是大学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7.
教育有用性是指教育对国家、社会、受教育者个人进步所起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功利性与价值性、工具性与意义性等双重内涵,若片面追求教育有用性的表面性、直接性、功利性等负向内涵,就会扭曲教育有用性观念的性质,导致教育堕入功利主义泥淖,难以产生教育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8.
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来民工的管理和研究,已被提到了保证经济繁荣和社会持续稳定的特殊重要的位置,成为又一新的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课题。本文仅就上海市民工潮的形成机制提出相应的预警和对策。 一、民工潮的形成机制 民工潮是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动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演化和升级,势必拉动农村和内  相似文献   
29.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进行时抑或还只是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因其概念的标准不同而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该概念的精神主旨是强调一种"质"的规定,因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应该是以"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为特征的西方大学制度.一种认为该概念的精神主旨是无须讨论的,我国现实的大学制度已经是现代大学制度.这种在基本概念认识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制度形态和价值取向标准的不同.其分歧可能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活动步入歧途,终至于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30.
高校教师学习教育学知识及理论,不仅应该着眼于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其根本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境界。教师们教育素质的提高,不仅对现实的教学活动有用,而且能够使国家的教育事业奠基在坚实的信念、境界、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是从事教育学教学的教师、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及学生都应该具有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