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历史教学中的时代感,既是理论问题,又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之所以说它是理论问题,是因为探讨它涉及到唯物史观、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等。说它有实践意义,是因为要使历史教学有强烈的时代感,必须依靠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安排...  相似文献   
22.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目的。新学制的诞生与社会课程的出现,一改我国学校课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倾向于个体本位;国民党统治确立后,政治上的统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化,社会课程价值取向复归于社会本位,并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政治理念。回顾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或许能对当今社会科教育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3.
《文化资源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参观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大实践考核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4.
沈百英《小学社会科教学法》是我国社会科初创时期(1923年—1929年)唯一的一本研究专著,分析其所承载的社会科教育思想,折射民国时期小学社会科研究与实践状况,以为当今新课程改革中的社会科课程建设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25.
设置并实施综合专业是一项全新而艰巨的任务。综合专业名称应力求规范。综合专业应以培养合格师资为“唯一”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综合课程师资为主要目标,兼顾培养分科课程的教师;培养目标的广域性特点使得综合专业兼顾了中小学综合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和传统分科教学的现实两个方面,既有适度的超前性,又有现实的适应性,切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综合专业应提倡和推广教师自主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6.
综合文科课程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跨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文科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性和为学生提供多学科、多视角的优势,有助于学生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综合文科课程具有人文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历史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7.
阳光宁 《教育》2006,(10):42-4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如何加强历史教育而不是削弱历史教育,是一个关系到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课程理念和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状况如何很好地结合的大问题。跳出学校历史教育的小圈子,树立“大历史教育”的观念,构建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整体的历史教育体系,是历史教育得以强化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28.
“三年制师专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研究”及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开办。是高师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现高师院校推动、引导、服务于基础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也适应了高师院校长线专业改造的需要。课题研究和专业建设的实践,采用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总结完善交互进行,建立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的支持系统,坚持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的运行机制,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策略。从师范教育的主要功能和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出发,确立了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综合课程师资;按照“整体构架,通盘考虑,模块结构,分类要求”的思路,重新构建了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个性”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成果较丰,学生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促使了教师与课程改革一道成长,为长线专业的改造提供了借鉴和经验,使参与、支持综合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
池州书院的历史文化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3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