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无论何时何地,衡量教师水准的标尺永远是课堂。课程改革中。作为一名历史教研员,我的工作领域横跨高中和初中,高中课改直面高考,而高考又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一个独特窗口上的聚焦,这种大环境让高中课改投鼠忌器,举步维艰。初中则不然,中考压力强度远不及高考,且可以自我调控,所以,初中课改尽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相似文献   
82.
原生态:历史课堂的一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安 《历史教学》2005,(3):50-53
  相似文献   
83.
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堪称第一批吃螃蟹者。两年的探索,收获与困惑并存,喜悦与阵痛交织。作为一名历史教研员,我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共成长。我目睹了他们的艰难探索,领略了他们的课堂风采,体验了他们的心路历程。我为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片段而喝彩,也为一个个遗憾的课堂瞬间而惋惜。遗憾的课堂瞬间一经定格,我发现,它们往往飘忽在神似与形似相互碰撞的矛盾怪圈之中,不能从本质上反映新课程理念,最多不过是披上一层新课程的华丽外衣而已。拒绝形似,追求神似,应该成为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历史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由于传统的历史课堂过分侧重学科…  相似文献   
84.
陆安 《中国教师》2007,(1):37-39
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目前正在逐步深化。课程改革之初,大家关注的主要是改革形式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很多教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上了。譬如,什么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为有效?这些都是课程改革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探究中寻找着答案。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一些学校,几乎每个学科,每节课必组织几次小组讨论与小组合作,小组学习僵化地成为衡量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乃至…  相似文献   
85.
86.
弹指一挥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瞬之间已经走过了13年历程。回眸课改历程,感慨良多。作为第一批参加课改的38个国家级试验区之一,广大教师见证了13年课改的风风雨雨,收获了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砥砺奋进所带来的成长与成熟。对于教师来说,不会有哪一种教育改革会像课改那样如此地贴近自己、如此地具有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般的力量,也不会有哪一种“头脑风暴”会像课改那样持续、持久地涤荡观念与行为,如此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页华章。然而,13年过后,当我们再回首,重新凝视那一行行弯弯曲曲、深浅不一的课改足迹时,我们会发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或许是课改先天的属性,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杂糅铺陈在课改之路上,警醒我们时刻不能忘怀拿起理性反思的锐利武器来审视、反思与矫正课改行为。也是,任何一种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千帆竞发只能是一种理想境界,从理想的呼唤到现实的落实,其间总有各种不确定性在作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其实也就是管控课改理想在实施中的“衰减”的速度与程度,让课改因了理性反思与科学调适而愈益贴近初衷,让课改在有效实施中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87.
青岛地方报纸副刊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地方报纸副刊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已经沦落到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解决报纸副刊的发展困境,必须立足城市实际,张扬城市个性,发展城市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副刊有助于报纸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8.
历史课之所以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形象不佳,不在于历史本身,而在于历史传递方式上出了问题。单向、线形、机械、僵化的教学,教师对所教内容缺乏内在的热情和理性的感悟,学生自然也就难以生发出个性化的思考了。剥离了理性元素的课堂,只剩下程序化、技术化的教学流程,到头来败坏的就是学生萌芽状态中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欲望。套用"哀莫大  相似文献   
89.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要着力解决理念更新的问题;惟有在先进理念指导之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课程改革使得教师的职业定位更加趋向于专业化、学习化,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0.
文理分科,在当前环境中有现实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造成综合素质偏低、创新能力不足、大师越来越少等危机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不能进行单一归因,试图通过文理不分科来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