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西湖的雪景》话语的涩,趣,叙述的随便与叙述者的优越感,既是传统文化的"遗传密码"的 显示,又有时代的投影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更代表了一种不同于鲁迅的大憎大爱,而是趋向于平和、中府的知 识分子对生活与世界的立场位置与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家族》的外部结构、内在意蕴的分析入手,认为该小说是典型的转型期家族小说,是一部对当代家族小说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14.
沙汀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定势,热衷于描写人物的争吵便是其中之一。人物争吵的主要类型有狗咬狗型,民与百相斗型,家庭纷争型,同事、乡民之间争吵型,看客与看客争吵型等五种。这一定势的形成,有地理历史的原因,也有童年体验和婚姻生活的影响。这一定势的形成。使他的小说注重人物争吵的描写,并以此作为一个视角,透视了川人的“吃讲茶”化,从而丰富、拓展了现代学作品中民俗描写的内容和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文艺阵地》为抗战讽刺文学提供了最初的和最有影响的发表园地,讽刺文学亦成为这个刊物的主打品牌、拳头产品。以《文艺阵地》为主场的“暴露与讽刺是否有利于抗战”的论争,为抗战文学的发展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讽刺文学在《文艺阵地》上的蓬勃发展,是一种文学与杂志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沙汀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定势,热衷于营造开放性的故事结局便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定势的形成,有地域文化(龙门阵文化)的影响;有大师(鲁迅、茅盾)的批评与指导;也有作家对名家(契珂夫)的学习与借鉴.这一定势的形成,使他的小说超越了它所描写的"范围的狭小"而具有广阔的意义空间;使他的小说的发展频频突转,因其结局而给阅读者一种"惊奇"之感.  相似文献   
17.
芦荻的旅桂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崇高的道德情怀,在艺术上亦有所追求,别具一格,不足之处是含蓄不足,通俗有余。  相似文献   
18.
《柏杨评传》将柏杨现象放在中国20世纪文化思想史的背景上来研究,第一次全面客观地评价了相杨其人其文;评传中,作品的可读性与评论的专业性相统一,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9.
芦荻的旅桂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崇高的道德情怀,在艺术上亦有所追求,别具一格,不足之处是含蓄不足,通俗有余。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代解放区的讽刺文学运动,由盛及衰前后不到三年时间。兴起的原因是延安不足的现实存在、文艺园地的大量开辟、知识分子对圣地的完美想像、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广大读者的需要。然而民族与根据地危机的重压、政治家的干预、文人内部的分歧,三者的合力最终导致了这一运动的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