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当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时,就总要千方百计地为自已找到“不朽”的依据。在其他的文化体系中,是由宗教为人们在彼岸世界中找到了灵魂永生的“天堂”;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思路则不一样,它是从此岸的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找到了“不朽”的依据,这依据就是由舜帝的“孝感天地”所确定下来的“孝道”。这种“孝道”是以“自我”为中介,往上通过“孝敬父母”乃至“光宗耀祖”,往下通过“传宗接代”乃至“香火永继”,由此建立起一个上下相连绵延不绝的“血缘链”,而作为个体的自我,就在这绵延不绝的“血缘链”中获得了永生。  相似文献   
1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维也纳犹太籍的神经病医生,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死于英国。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一生著述甚多。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精神分析引论》、《梦的释叉》(台湾译作《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及介绍弗洛伊德生平的《弗洛伊德传》等,近几年在国内相继出版,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有人说这是出现了一股弗洛伊德热。对于他的毁誉不一的学说该如何看?该如何批判、吸收和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现实的学术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几篇意见不同的稿件及苏联学术界的有关资料,以期对读者正确认识弗氏理论的得与失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一、释义:能“任事”者为士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所谓的“士农工商”四民。作为一个职业阶层,“士民”应该是最晚出现的,但它却后来居上,竟位于“四民”之首,这种“历史的颠倒”,其最初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士”为贵族,而“农工商”则为平民或奴隶。  相似文献   
14.
舜文化核心价值观主要有"诚"、"孝"、"中"、"仁"、"和"等范畴,将这些理论范畴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体现在个人奋斗与国家治理的共同目标中,就是儒家所总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与政治二位一体、个人奋斗与国家治理二位一体的治国模式,对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的社会稳定和文化延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今天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舜文化核心价值观,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我们提供有效的借鉴,尤其是对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时代特色是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交汇并存:农业的主导性特点仍处于前现代,工业已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一些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则已跟上后现代的步伐.这种时代特色带来了人才需求上的多层次化、多样化,而高校的招生和学生的求学从其目的性来看,似乎都没有从这种需求特点出发,形成了招生、求学的前现代特征与人才需求的现代化特征之间的错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工荒"的结构性矛盾.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更现实、更繁重的任务;要完成任务、化解矛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更多地关注具有前现代特征的农业,更多地培养在前现代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进程中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都先后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应从战略层面而不仅仅从技术层面使遗产永远成为被人们不断重构、解释、创造和传承的“历史事实”。“出人头地”不失为“永州战略”。当务之急,永州人需要在文化承担:形成三股合力打造三个层次;兼顾精神与经济,创造高品味文化符号和标志性文化产业三个方面作出努力,才能使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价值突显出来,并在提升永州之“地”的文化资源价值上高出一头。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教育培养目标都只是一个二维平面的结构框架,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则应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结构框架。作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审美·思维、文化·能力、身体·心理都只有与客观对象世界发生联系,主体的素质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关睢》魅力与后妃之德“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古老的诗歌,已盛传三千余年,无论高雅之士抑或粗俗之辈,几乎均对它特别的厚爱,以致时至今日,仍对读者发挥出无穷的魅力。这魅力从何而来?若问现代读者,恐怕会异口同声地归结于一个“情”字。但古人似乎不像现代人这样多情,他们从诗中所发现的乃是“德”:“《关睢》,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毛诗序》)那么,这后妃究竟用何德来“乡人”“邦国”?按照孔颖达的解释是:“言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毛诗正义》)这种解释在现代读者看来纯系捕风捉影的误解,透读《关睢》,所见者无非对“窈窕淑女”的思念之情,字里行间怎么也找不到“行性和谐”之类的“后妃之德”。但奇怪的是,恰是这种捕风捉影的误解,竟成左右读者长达两千多年的权威性定论。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1574——1645),字犹龙,别号颇多,有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绿天馆主人、可一主人、无碍居士等十几个.他是明代后期著名的通俗文学家,一生中所编撰的话本、戏曲、民歌、散曲、笔记小品等不下五十种,涉及到当时通俗义学的各个方面,因而有人称他为“全能通俗文学家”.我以为冯梦龙的“全能”,不仅仅体现在对通俗文学作品的撰写上,还因为他在通俗文学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尤其是他提出的“适俗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可说是独标一帜的.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杨克祥似乎是二者兼而有之:既乐山也乐水。在杨克祥的小说创作中,不是写山就是写水,写山野村夫,写水上船夫……可以说,离开了山山水水,就没有了杨克祥的创作,也就没有了作家杨克祥。值得注意的只是,杨克祥之乐山乐水似乎并非为了求仁求智,因为他在作品中从不提仁义礼智之类,其笔下的人物既难见刘备之类的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