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海峡两岸民办(私立)高校和协会组织间互访和交流活动频增.两岸民办(私立)高校发展各具特色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台湾私立学校文教协会作为团结私立学校共同奋斗的“龙头”,在加强与当局对话、促进私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大陆民办教育社团研究和借鉴.今后可从吸引台资,加强两岸师资、广大学生、教育协会交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促进两岸民办教育全面深入合作交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2.
一关于学风的理论内涵和界定,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准确而统一的表述。本文谈及的学风内涵是指广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精神、学习风气和学习纪律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民办自费大学,学生的入学素质较低,学风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入学素质低,表面上看是分数低,实际上各方面的素质都低。根据我校的统计分析,学生入学成绩偏低的原因约60%是由于非智力因素。他们之中多数人,不是本身注定不能考取好成绩,而是他们在中学阶段,有的学习不那么刻苦努力,学习进取心差,毅力不强;有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学习上;有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按照学习规则学习等等。这些缺点影响了他们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影响了他们高考的成绩,并把这些缺点带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在  相似文献   
53.
对高校办学规模和效益的思考陈宝瑜注重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已成为全国关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针问题。保持适度办学规模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一、规幢效益的内涵办学规模应考虑区分为总规模与单校规模。单校规模是总规模的组成部分,它从局...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新型教育产业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认为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以发展集团的形式,可以充分扩展融资渠道;从发展的眼光看,教育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办学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5.
民办高等教育由兴起到现在 ,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形势。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影响民办高校运作和发展的一些因素 ,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56.
2005年,上海建桥学院自主招生,考录比例是8∶1;2006年,北京等省市相继在一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计划录取630名,报考者有4000多名,考录比例是6.3∶1.  相似文献   
57.
把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是一个新的观念。在实践上用教育产业的观念开发教育产业,也就是十多年的时光。张铁明先生出版研究教育产业的《教育产业论》还不到二年时间。因此说,教育产业的实际开发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的新天地。 现在全国民办高校有1200余所,根据民办高教委员会初步调查统计,进入良性发展的有80多所,占全部民办高校的7%,遇到生存困难和危机的200余所,约占18%,其它约75%是维持较低起点的保本经营。由此可见,民办大学从发展角度来说,在总体上还没有进入自我良性发展的境地。但是在7%中的…  相似文献   
58.
海淀走读大学位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密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建校八年来,随着近3000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海大”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株带有强烈改革基因的小树,不仅存活下来,而且显得枝繁叶茂,充满着朝气活力。(《半月谈》1992年第9期第9页。)海淀走读大学的生命力究竟何在?其最本质的特色是什么?本刊特约了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9.
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到“高等自学考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瑜 《中国考试》2005,(12):13-16
积累了20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功能定位,取得了巨大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0.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