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教学实录]1.猜测感悟平均数。教师出示两个纸袋,并向学生提出:第一个纸袋内有3根小棒,平均每根长度是15厘米;第二个纸袋中也有3根小棒,平均每根长度是10厘米。如果从两个纸袋中各拿出一根,比较这两根长度应该哪一个纸袋中的棒长?  相似文献   
32.
最近我们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用连乘解决问题”进行了两次教学研讨,颇有感触,现把两次教学的主要片段与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3.
34.
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后,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一般没有多大问题,但碰到所提供的条件比较间接时,有些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基本的直接问题与发展后的间接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联系,计算方法缺乏沟通,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以立体图形体积计算为重点的一节六年级复习课.  相似文献   
35.
36.
小学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主要是使学生能用随机的观点了解客观世界,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形成统计的观念,增强用数学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复习时我们同样要围绕以上目标,设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有效的练习素材.  相似文献   
37.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情节下显示出的教学场境。不管你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会呈现不同的情境,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离不开情境的,只不过教学情境有优与劣、高效与低效之分。  相似文献   
38.
最近省教研室组织了全省优质课评选,我市杨灵君老均分”;学习“分数”一般也是从平均分开始认识;在日常应用师和其他县市的两位老师同上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中随时要用到“平均分”。所以本课需要增加这些知识的孕伏,分”一课。此课初看比较简单,教学的基本任务容易完成,但设计出内涵丰富,并具有一定思考性的训练材料来拓展“平均要把它上得内容丰厚,使数学的思考性更强一些,也颇值得分”概念。研究。分析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平均分”内容是在学习除根据以上思考,杨灵君老师创新地设计了教学方案,并在法的初步认识前单独开设的课。而…  相似文献   
39.
40.
一、揭示课题,引发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比例尺",你们听说过比例尺吗?请你想一想比例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再组织集体交流. 生1:爸爸同我一起看地图时,向我介绍过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 生2:我想比例尺可能与比例有关. 生3:比例尺可能与尺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