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了对本课题组得到的大批优质棉花种质资源进行RAPD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鉴定,我们进行了对棉花有效的引物对的筛选,并完成了24个优质棉花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48个随机引物对中筛选出了20对引物,这些引物对这24个优质棉花材料的有效性非常高,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5条,而且这20个随机引物对这24个材料的多态性谱带扩增效果非常明显,多态率高,能明显分辨出来源不同的材料.将这些多态性标记通过聚类软件分析,可将这24种材料明显的分为六类群,遗传多态性得到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2.
强化实践教学地位,转变教师角色功能;设计满足建构主义学习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情境;过程注重组织协调,提倡合作学习等措施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交流等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普遍感到收获很大,表明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运用符合高等工程教育的思想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相似文献   
174.
我在少年的时代曾编织过许多成名成家之梦,并为圆梦而不倦地上下求索,可至今却一个也没有实现。被人称为。著名的青年影视艺术批评家、报告文学作家、新闻传播学者”,只能说是妄得虚名,其实难副。作为编辑,我编发过不少充溢时代气息的新思维、新观念的学术文章;作为批评家,我写过不少颇有影响的文章,却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见。聊堪自慰的是没有欺世和盗名。  相似文献   
175.
176.
关键时刻     
乙:哎哟,这不是猴哥吗? 甲:一边去,谁是猴哥呀!听清了,我姓牛。乙:噢,笨牛呀。甲:怎么说话哪?我姓牛,可不笨! 乙:你让大伙瞧瞧,就这俩大眼珠子,就这厚嘴片子,说聪明,谁信哪! 甲:你还别不信,我前几天还抓住一个坏蛋哪! 乙:你,猴子捞月亮——不可  相似文献   
177.
政治课作为师范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它承担着教育学生、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统一的素质教育任务。正是由于这种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识过程,又是启迪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也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情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8.
黄征  陈晓明 《考试周刊》2011,(57):104-105
近年来,国内外对双语护理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这对高职卫生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卫校培养的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合格的人文修养。本文结合高职卫生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现状.认为应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造就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高水平的双语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9.
180.
批判之后:中国后现代的艰难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学术语境中,“后现代在中国”始终是一个暧昧不清、令人尴尬的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后现代”在西方本就是一个思想繁杂的理论谱系,进入中国后的理论旅行,更使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与中国当下现实的种种问题缠绕在一起。本期推出的三篇文章,意在通过考察“后现代”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梳理“后现代”的谱系特征,捕捉“后现代”的踪迹,以期对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提供批判性思想资源。主张差异多元是后现代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后现代的讨论应该有多种视角和声音,以下三篇文章皆是一家之言,同时也欢迎不同观点的对话讨论。宋一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