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音乐新课程确定了三维目标,本文从音乐教师角度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技能维度目标缺失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音乐教师要重新建立音乐知识技能的信念,要认识到知识技能在普通音乐教育中是必需的,知识技能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相似文献   
13.
《胡同文化》是普通高级中学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小品文,是汪曾祺为《胡同文化》写的序言。它由物到文化的清晰思路,它京腔京韵的朴素雅致语言,它以首括句形式出现的多而明显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好好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地陶冶情操。一、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起点1.教材处理生活化,让学生贴近生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最为有效”。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  相似文献   
15.
陈海珍 《现代语文》2004,(10):42-43
《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探究的新型学习活动。近两年的中考中,探究题在语试题中闪亮登场,很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考生该如何探究?教师如何指导考生解答此类型的题目?现以下列题目为例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歌舞艺术中蕴含众多的文化功能,许多学者也对此做过大量研究,笔者在本文中从另一角度选取土家族歌舞艺术文化功能的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即土家族歌舞艺术作为族事传承、教化的工具以及作为珍贵的文化典藏,以期为挖掘和研究土家族民间歌舞艺术丰厚的文化价值略添砖瓦。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其特殊的性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舞台。一、探究活动,丰富生活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强烈。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提炼出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具明确目的性的认知形式,其是否具有较高的效率,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知识的构建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均依靠这一途径。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第一追求。那么该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无限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让儿童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该由纯粹说教移向实践活动,由教室移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做到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20.
陈海珍 《教育与职业》2006,1(29):188-189
本文针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面临的只注重学生高水平性而忽略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化素质贫乏的现实,从“人的发展”“终身教育”和“文化全球化”等当代权威的教育理念入手,探讨了怎样培养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当代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