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的“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列为阅读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但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与其经济发展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之间存在共同时态相互联系和历时态因果关系.因此这类问题,考生应引起注意。复习时应认识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和重要形式.理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三大发明及其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教育意义。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重点、热点。复习时把握两个阶段特征:一、1978年至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发展的阶段;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统一战线和各族人民的团结;五、新中国的外交。本单元重点知识深度挖掘的潜力很大.在历年命题中,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出发点.注重学以致用及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本单元中“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夏、商、西周的文化”两节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考生不必过分关注这些问题。整个先秦部分的历史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复现率极高。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因素。形成发展前进的历史观。2.认识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产和政治生活的必然反映。如科技与生产关系、百家争鸣等。3.从人类文明演变的角度看历史。即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十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制订的《历史教学大纲》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调整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该部分中所包含的海关总税务司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害.不属于“经济势力入侵”。因此.对于《大纲》所规定的不列入考试范围的条目。其内涵与教材题目相近的节、目不尽相同的情况。也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教师队伍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使用,也包括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环节的协调监控,其中最富有实际意史的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通过有效途径挖掘教师的创造力,调动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激发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知识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阶段。明清史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要把握明清总的时代特征。2.要特别注意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3.掌握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4.注意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及出现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元代众多的杂剧作品中,无论其作品反应的内容如何,情节如何的曲折,大多都以团圆的结局收场。形形色色的团圆结局形成了元杂剧中亦悲亦喜、悲喜交融、苦尽甘来的特有的构戏方式。这种文学现象的形成和那个特定环境时代不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蕴涵。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知识富有时代感、现实感。众多知识都属于当今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因而受到高度重视。其中。国际裁军、地区缓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入世等问题。在综合能力测试中.存在很多与政治、地理学科综合考查的切入点。因此。对本单元的复习。要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作为历史科命题。既要体现中学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不盲目追求热点.也不回避热点,更不追逐和炒作热点.不会像以往考得那么直接。而是考得越来越巧妙。  相似文献   
19.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中“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一节列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本节考生不必关注。复习本单元要把握三条基本线索:1.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统治。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2.中共从参加革命到领导革命.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3.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侵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转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本单元所有内容向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同时.本单元内容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价值也异常重要.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内容,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国统区的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一节为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考生不必关注这些内容。本单元的基本特征是人民解放战争。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在把握这一总特征的前提下。全面复习。复习重点应放在中共为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战略反攻及中共党风建设等方面。考试的特点是选择题多.涉及面广.理解分析等能力考查的意图明显。复习时.还应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