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个人的经历为研究对象,将真实教育事件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对实践进行反思,诠释其中的意义,具有实践性、反思性、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叙事研究已经取得重大发展,借鉴其经验探索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会发现辅导员使用叙事研究有助于辅导员的素质提升,提供更多教育实践和教育反思的机会,促进辅导员成为实践者、研究者和自我发展者,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国内15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对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选拔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东部招生的省份和院校数量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超过半数的院校设置了高等教育管理与高等教育原理招生方向;招生导师的数量以4-6人居多;多数院校以综合科目与专业方向科目相结合的方式考查报考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多数院校不分专业方向设置外语考试科目,可选语种欠丰富。在此基础上,对院校的区域分布不均、招生方向优化、导师队伍调整、考试科目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叶理绥是哈佛燕京学社的第一任社长,他具有学术远见,学术胸襟开阔,并以制度化管理学社事务,逐渐建立和不断健全学社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上,严格有准则又能做到积极沟通,通过大量的书信与各合作方进行沟通并及时回答和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社得以有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14.
陈滔娜  齐君 《教育评论》2014,(2):148-151
民国时期的留学教育造就了大批"学贯中西"的高级人才。这些走出国门的高级知识分子不但精通中国文化,而且接受了世界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熏陶。双重文化背景的碰撞,强烈爱国情怀的迸发,促使他们归国投身于中国建设。留学生归国后多数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充实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也进一步推动了民国大学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一大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着功利化的风气。若从大学本体论角度出发,大学仍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高等教育功利化有悖于大学的主旨。因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回归大学之道,是当今高等教育需要迫切处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理解并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建构平等、民主的教学平台,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学习共同体教学理念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以用学习共同体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关注的一个焦点,2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时时牵动每一个人的心。人们关注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充分就业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这个不断产生变化的时代,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进行修改,新课标不断地出台。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用书,我们该如何看待。本文试图从教育文化学角度分析旧版语文教材[1]中的多元文化类型,并进行评价,为今后语文教材的重新编写和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