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正在上课,学生做练习试卷。教室里静静的。“啪!”好响的声音,原来一扇窗户关上了,起风了,大风。我让学生把所有的窗户关好之后,继续做题。尽管我一再强调要集中注意力做题,可是部分学生得空便向窗外张望。这怎么办呢?忽然,我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22.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充满诗意的艺术,语文课堂要放飞学生的心灵,成为诗意的“天堂”。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本是静态的物质存在,因为有了学生,才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才充满着智慧的芬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才会使人愉悦,使人快活,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于是,“尊重”、“赏识”便成了舒展心灵的源头水。只有在师生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心灵交汇的时  相似文献   
23.
对钟德赣老师所进行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的实验早就有所耳闻,神往已久。不久前,竟觅得一个机会,前往顺德一中听反刍式单元教学研究中心刘婷老师的一节自读课的公开教学,很受启发。语文课的教学一般来说,受两个关键因素的制约:教材和方法。教材是文本,方法是手段。在目前的情况下,教材的改变对一般的执教者而言是困难的,但通过一定的手段改造文本,使教材为我所用,还是可以做到的。对教材的处理,实际上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我们注意到,在目前大多以单元教学为编写体例的教材中,精读和自读课文是常见的两种课文…  相似文献   
24.
关于艺术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内涵与特性,对深圳艺术学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就艺术院校图书馆如何做好参考咨询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5.
论学习型城市对图书馆建设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平 《图书馆论坛》2006,26(5):267-269
从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市民阅读需求的变化及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深圳建设学习型城市对深圳图书馆界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就图书馆如何适应这些要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6.
从失落、困惑到清醒、充实,杨浦高级中学陈爱平老师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一大家关心的问题。这篇来自教坛第一线的演讲稿,很值得我们从事心灵工作的老师们读一读。希望针对“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7.
【主料】软豆腐1块,鱼茸200克,青豆数粒,西红柿2只,鸡蛋白1个,红萝卜碎1汤匙。【调料】盐1茶匙,豆茸1茶匙,生粉2茶匙,水半碗。【制法】1.选取新鲜西红柿,纵剖成两半,一边挖空作为“鱼肚”,另一边剪为八份作为“鱼尾”。2.豆腐出水,沥干。置豆腐、鱼茸、鸡蛋白、盐于大碗中,全部搅烂拌匀,然后酿豆腐鱼茸于“鱼肚”  相似文献   
28.
29.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上海H版语文教材高二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二册第六单元)的篇目。这篇文章题目为“传”,实际上却是一篇具有强烈讽谏色彩的寓言。对这篇教材的处理,一般来说,就是在疏通语句的基础上明确寓意。作者以虚构的种树能手郭橐驼的植树经验作类比,告诫为官者,养人犹如养树,应该“致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即治民;指责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及改革政治的愿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这篇课文的处理,经历了一个由共性教学走向个性教学的过程。《种树郭橐驼传》属略读课文,在基本完成文字疏通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0.
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生物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热点。文章从三个方面浅谈了在生物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