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2817篇
科学研究   405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297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39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其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方法,并对该方法做出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53.
54.
学生学习高级英语课的目标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语言知识运用到学术性的研究和活动中去。注重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训练学术能力,把单一的语言学习和学术研究训练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基于此,选择综合性很强的学术英语教材《综合英语教程》第5册和第6册(何兆熊主编),实施"教—学—研"模式下的教改试验,以期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55.
5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过去数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应该,也必须对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建设提供积极的影响,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负责态度,也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所在。对此问题高校教育应该有所作为,因为大学生是未来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特别是艺术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学的实践这一课题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而传统文化对高校艺术教学的积极影响则可以很好的体现这样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批改试卷发下来之后,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比较各方式所产生的结果,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8.
韦中军 《广西教育》2013,(26):59-59,73
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品格的培养密不可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当今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诱惑,年轻的高中学生缺乏鉴别力,加之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上很多人只关  相似文献   
59.
1.为什么要学习方程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及其两种解题思路.例1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4次,共搬了1 800块.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  相似文献   
6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917年后,淡出政坛,退居天津。在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中,有很深的梁启超的烙印。梁启超的佛学思想、爱国情怀、救国主张,甚至文风都对周恩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周恩来旅欧期间,经过实际考察并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是周恩来一生的最重要的抉择,也是他摆脱粱启超的影响,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