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启蒙。在大多数中国父母们的观念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那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切要从小抓起,重视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学龄前儿童是学习东西最基础的阶段,是他们正接触世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就基本  相似文献   
22.
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异构想是科学概念获得的主要障碍之一,转变相异构想是概念教学的关键。阐述相异构想的特点及影响转变的因素,提出转变相异构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我把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韩琴 《培训与研究》2008,(11):44-46
在三十多年客居他乡期间,林则徐时刻心系生他育他的家乡,有着难解的家乡情结。林则徐是购置北京的福州新馆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不仅保持了福橘过年、福橘馈赠亲友的乡俗,还记载了嘉道年间的福橘贡。当家乡遇到百年不遏的“溪水”时,林则徐即慷慨解囊,远途寄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林则徐为生他育他的家乡深感自豪。“爱国之道,始自一乡”,林则徐的家乡情结与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一样值得发扬。  相似文献   
25.
采用问卷法,对农村三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师生关系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和社会适应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其中,三、四年级学生的亲密性低于五、六年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社会认同感低于五、六年级;(2)师生关系各维度与社会适应的一阶因素、二阶因素存在显著相关,表现在亲密性和依恋性与社会适应呈正相关,回避性和冲突性与社会适应呈负相关;(3)师生关系对社会适应的二阶因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生的师生关系越良好,其社会适应情况也越良好.结论:通过对小学生与教师关系良好程度的分析,可以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6.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教育和法律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诸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中,本文重点分析了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可行性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7.
利用自行设计的“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从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课程评价制度五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五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8.
中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情境或经验,在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或恰当地)创造新问题并表达新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学校教育、家庭环境、自身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学习动机、教给提问方法、训练思维品质、及时正确反馈,是培养中小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课堂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创设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我把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诚挚纯朴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绿地。  相似文献   
30.
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除了具备一定业务功底外还应有高尚的教育品德和赤诚的爱生之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母爱”之情感染学生,以“现身说法”引导学生、以“幽默语言”启迪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使师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