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萧郎考     
萧郎一词,屡见于唐诗宋词.然而,本指何人,却说法纷歧,莫衷一是.或日"原指梁武帝萧衍",或日原指初唐"萧瑀",然后说"引指女子所爱慕的男子".  相似文献   
12.
前此已发表“屈原生于南阳”一说,论据有十点。今再提出汨罗有南阳里,南阳有屈原冈,秭归有南阳镇,常德有南阳洲等新的论据,进一步增强“屈原生于南阳说”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4.
雪里有无芭蕉,似乎成为坛的一件公案。而这公案乃是由宋人沈括挑起的。其《梦溪笔谈》卷17云: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卧雪图》,有雪中巴蕉,此难与俗人道也。此说既出,宋人流传甚广,后人亦多宗之。明人都穆《寓意编》、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都有这方面的谈论。类似的意见,本质上认为是画家“只取兴会神到”,“不可以形器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的考据,并适量借鉴他人考据的成果,探讨了鄂东古籍生成的原因:士族徙居鄂东,其文化传统绵延相续;鄂东科举教育发达,形成文化阶层;近世武汉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变革对鄂东产生积极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6.
对于笔者关于苏词“故国神游”即“故乡神交”的见解,王振泰、赵逵夫二位先生先后发表过不同看法。本文针对他们的意见,进行了答辩,指出了他们在文献理解方面的明显错误,并就自己原来的见解作了进一步的补证。  相似文献   
17.
考察"约句准篇"的历史进程,可以肯定,这一过程是始于《诗三百篇》的,并最先实现于齐梁"四言诗"。因此,在"约句准篇"方面不应归美于沈宋及其五、七言律诗。比照五、七言律诗在体制、韵律、对仗、声律等方面的要求,还可以发现,古代诗人在诗歌格律方面的探索性实践,首先是在四言诗领域进行的,而且在齐梁时代已取得了基本的成功。因此,可以认为,在五、七言律诗形成之前,是存在过"四言律诗"这一诗歌体制的。唐前诗人在"四言律诗"形式上的探索,为五七言律诗的成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承认"四言律诗"的客观存在及其历史地位,没有"四律"的律诗体系和诗律学体系,是不科学不完整的体系。此外,因偏爱沈宋而忽视南朝徐陵在五言律诗形成过程上的重要地位,也不是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史上的昆仑,是重要而又神秘的地名。子书说法甚多,不能确指。《史记》亦然。学术界乐于考证却歧见纷呈。本文提出"以山证山"、"以水证山"的新思路,从而得出战国神话及辞赋中之昆仑乃今之秦岭的结论。不少问题由此而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9.
鄂东:社会之发展与古籍之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大量的考据,并适量借鉴他人考据的成果,探讨了鄂东古藉生成的原因:士族徙居鄂东,其化传统绵延相续;鄂东科举教育发达,形成化阶层;近世武汉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化中心,区位变革对鄂东产生积极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也蕴涵着说不尽的话题。此诗何时完成?产于何地?新妇兰芝究竟为何被遣?对焦仲卿及其母到底应如何评价?如此等等。对此,尽管从古至今论者不绝,却还不能说疑云尽扫。本文就以上诸项问题提出己见,认为这一名篇完成于南北朝时的南方(苏皖滨江地区);主人公兰芝之被遣、仲卿之被逼,并非全然因为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也由于焦母是一位“综合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