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漫议通感和移情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耳中见色,眼里闻声 自从钱钟书的著名论文<通感考>发表以来,通感已经成了人们熟知的术语.在文学中的通感手法随处可见,最脍炙人口的当数自居易的"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于声息乐止之后突然爆发的最后一缕琵琶声,如同银瓶乍破般清脆,如水浆之冲激声,铁骑刀枪之铿锵高亢,这样的声音,无法让不在现场的人听到,所以用文字来描绘视觉形象,勾起人的听觉联想,以此作为弥补.这种音如流珠的"目听式"作法古人久已有之.所谓目听,就是不从听觉感受上描写声音,而是由听觉转化为视觉构图,耳中见色、眼里闻声,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目听的心理基础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通感功能.钱钟书在<管锥编·大音希声>中也指出,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以耳识幻感补益眼识实感."<庄子·人间世>说:"耳目内通而外于心智",这种耳目内通而心无挂碍的心理状态,即是指的通感心理功能.也就是<文心雕龙·比兴>中说的"以声比心","以响比辩"和"以容比物"的审美方式的恰当例证.新闻写作深深地植根于古典文学的沃壤,对古典文学的吸收、借鉴也应该包括对通感手法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42.
黄挺 《当代传播》2001,(4):55-57
议程设置的概念与功用 所谓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是指媒介一项包罗广泛、作用突出的功能,即决定人们谈什么,想什么,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而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  相似文献   
43.
一、《诗》赋比兴旧说《周礼·春官·太师》说:“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赋比兴虽然没有明确地同《诗经》联系在一起,却开始与风雅颂并称。春秋战围的古籍里,谈《诗》只有讲到风雅颂的,几乎没有人同时谈到赋比兴。就是在  相似文献   
44.
"双忠公"是潮汕乡村庙宇中最常见的神祗之一.潮汕地区的"双忠公"神信仰开始于北宋.在宋元之交与明清之交,这一民间信仰在该地有快速的流播.而潮州的官师、士绅、乡民对"双忠公"神的象征意义却有着复杂的理解.该文试图通过审视不同历史时期这三个社会阶层对待"双忠公"神的态度,了解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和乡土观念,以及民间宗教信仰所反映的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5.
潮客关系简论--以潮汕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了客家学和潮州学、客家族群和潮州族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以潮汕地区的例子,从民间信仰、饮食习俗、建筑文化等方面,探讨两个族群文化混融的现象。指出,作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特质,在族群分立的边缘区域,并非清晰易辨,反而是混融不清的。  相似文献   
46.
1979年以来,海外潮人在对本土公益事业的贡献上,捐资兴学、助学蔚然成风,遍及潮汕城乡各地,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本土的教育与社会。韩山师范学院海外校友对母校的捐赠和对家乡普通教育事业的支持,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相似文献   
47.
万曼先生《唐集叙录、昌黎先生集》对于韩愈集的编辑年代、编辑者以及其后各个时期的校雠、注释、印行、收藏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对韩集各种版本的流变情况及其优劣,也加以考述品评,从目录学、版本学的角度,为研究韩愈的同志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8.
论韩愈赋     
(一)由于律诗和科举考试的影响,唐代的赋多律体,律赋“只以音律谐协、对偶精切为工,情韵既置诸不顾,词藻也完全是一些游戏的技巧”,格调卑下,自不待言。唐人也有一些古赋。这些赋,内容或描写山川京殿以寄讽颂,或摹状草区禽族以抒情志,形式上也多不免留着俳律的根蔓,  相似文献   
49.
当韩愈肆力复兴儒道以抗击佛老异端的时候,他相当突出地提到了孟子。《昌黎先生集》.卷第十一《原道》篇说: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  相似文献   
50.
试论薛宝琴、晴雯、龄官和香菱是林黛玉的四个形象副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情出众的薛宝琴,反抗性情的睛雯、不渝痴情的龄官和苦命伤情的香菱是林黛玉形象的四个副本。以“叛逆者”的共性为纲,从四个角度阐述林黛玉的善良本质和反抗的特质。四个副本与黛玉形象的内在关系论证了这一形象系列不幸遭际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