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教学是教育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教师专业生命延绵的关键链环,构筑高品质教学是凸显立德树人初心、锻造优质教育资源的时代诉求。当前,知识中心、分数导向、目标低级的教学形态普遍存在,成为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品质提升,影响着教育工作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在这种背景下,理清“高品质教学”的内涵,改变陈腐的课堂形态,谋划迈向高品质教学的行动方略,无疑是助推我国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之举。  相似文献   
22.
二级学院是具有自我适应力、发展力、调控力的自组织,治理是助推学院实力提升的应然选项。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引擎,治理是学院职能最大化的有力手段。内生共治是一流学院内部治理的应然机制,其核心环节包括:权力下沉的动力机制、民主决策的耦合机制、权责配位的运行机制与灵敏精准的自调机制。治理共生体是一流学院治理的组织架构,搭建运转有效的多元利益集成体、学院制度网点、公共互动空间与权力自律体系是实现一流学院治理愿景的组织建设线路。  相似文献   
23.
完整的知识是显性形态与缄默形态的有机统一,构建其内互动模型,并由此重建知识化的教学发展观是教学科学化的新境界。知识内互动模型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教学之知识中心的本真追求呐喊。教学的科学化是知识化,而非心理化。  相似文献   
24.
以现代教育“四流派”为个案,以价值观演变为主线是开展课程知识研究的一种重要策略。实用主义、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知识观流派都从自己的时代出发阐明了他们在课程知识领域的价值所向。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历史考察,可以认为:社会事件是决定人们对课程知识价值定位的诱因和关键;日益多元化是课程知识价值抉择的大势所趋;对民主化社会的执着追求主导着课程知识价值论争的主题。  相似文献   
25.
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就以政府意志的形式掀起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本着立足于迎接信息化社会终身教育思潮的冲击,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挑战需要及适应新的教改理论学习理论的要求,这次课程改革形成了一些新理念、新创意,并  相似文献   
26.
比较概念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立根之本亟需反思和创新。走出仅仅关注静态现象区分、排斥异质比较、否定教育现象内比较的陈腐逻辑,构建融现象比较与本质比较、同质比较与异质比较、内比较与外比较为一体的全新比较观是比较教育学科繁荣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梳理2022年高考各套语文试卷中明显具有“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考查指向的试题,分析其对学生不同思维方法和思维认知能力的考查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语文思维发展教学的建议:明确思维教学意识,确定思维教学目标;挖掘语文思维教育价值,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关注思维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效果;创设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29.
与新高考制度相伴生的是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观念重塑,尤其是教育公平观、学生发展观、人才质量观的转轨,呼唤我国基础教育新形态的形成。高中课堂教学改进是新高考制度纵深推进的中流砥柱,与新教育观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理应倡导面向差异公平的教学目标观、关注学习主体的教学活动观、服务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观。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的变革方向是:在目标定位上倡导教学活动的异质公平,在活动设计上推进“人“”课”关系的重构,在评价模态上构筑多形态教学评价综合体连续体。  相似文献   
30.
规律总具有"事后性",教师教育变革最需要的不是规律,而是范式这一改革"地图"。从当代教师教育变革内蕴的实践态势出发,探察并主动推进当代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型,是教师教育研究积极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方式。当代教师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从单一向复合、从简单向复杂、从设计向生成、从知识向叙事、从理性向生态等范式转变的临界点上。教师教育改革应积极顺应并力促这些转型的发生,以求全面释放教师教育的潜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