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徐龙年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50-52,73
历来的语文教学都有重写作,轻阅读的偏向。叶圣陶同志提出读写并重的主张,是对语文教学的一大贡献。他认为阅读可以写作的基础,但不是全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本身自有其重要性,阅读教学再也不能继续搞逐句讲解了,它的弊端太多,学生要尽量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教师要通过精读和略读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最后达到不待教师辅导而自能阅读并逐渐臻于通篇明晓,举一反三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2.
解放之后,叶圣陶同志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逐渐从原先的读和写两项、扩展到听、说、读、写四项,这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不学好听、说、读、写这四项本领,不仅会导致个人吃亏,而且还会使社会受损。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错误倾向必须纠正。听说的训练与读写的训练一样,可以使学生在接受和表达两方面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入社会以后搞好工作,多做贡献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教师应在听、说、读、写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63.
观察与写作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前提,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点燃创作契机的火种.要提高观察能力,必须学会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认真细致、善于比较,坚持长期反复进行,并养成勤写观察笔记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4.
“吗”和“呢”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两个语气助词。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用“吗”,什么情况下用“呢”呢? 一、疑问句中的是非问句,句末应该用“吗”。例1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  相似文献   
65.
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进学校就是来读书的;书读好了,就称得上是好学生,将来就有光辉灿烂的前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至少是失之偏颇的。1983年7月5日,他撰写了《读书和受教育》一文,文中明确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叶圣陶的教育目标思想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66.
论语文训练     
徐龙年 《教育探索》2006,4(12):64-65
离开了实践训练,语文教学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为了扭转语文教学的落后局面,应该理直气壮地大力倡导语文训练。语文训练必须遵循主动性、渐进性、趣味性、质疑性和课内外结合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7.
二十年来的高考作,可分为命题作和供料作两大类,体裁主要为记叙,认识论两种。思想性一直是高考作的主旋律,此外,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较为辩证的思维方法,对考生知识面的广泛性和章布局谋篇及语言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中学语教学中,首先要提高问题时的辨证思维以及组材成篇的能力,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68.
在今年的《北京晚报》一版头条以《北京街头草坪怎么绿了》的通栏标题发了一条消息。大意是:建国门内大街两侧原来青黄不接的草坪忽如一夜春风来,都变成了青翠的绿色,几位园林工人正手持喷枪,为这些草坪上色,引得不少行人驻足旁观,这样的事还是头一目看到北京市园林局绿化三队的李庆生队长告诉记者,喷草坪所用的绿颜色是一种国外进口的营养着色剂.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是一种造价相当高的环保型养分,每平米要2无多,但喷在草坪上不仅可以满目苍翠,还是对冬季草坪有效的滋养,有助于开春后它生长得更繁茂.3天来,园林工人已经用它…  相似文献   
69.
如果我们把整个写作过程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那末,运思就是介于感知和表述之间的重要阶段.一个作者,无论他有多么强烈的写作欲望,但他还不能马上着手写诗作文,至少还不能马上写出好的诗文,原因是他必须经过运思.正如人们备齐了建筑材料还不能马上造房子,有了布匹针线还不能立即缝衣服一样,事先作好精心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写作“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鲁迅先生更明确地指出写作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这里所说的“袖手于前”和“凝神结想”,指的就是运思.简单地说,运思就是作者运用心思去构想,将感知得来的材料变为文章所进行的全部的完整的思维活动,即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设想.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