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教育   4876篇
科学研究   804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491篇
综合类   232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77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1007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5篇
  18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42.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 demand for improved medical equipment and healthcare, next-generation biomedical engineers need strong design skills. Equipp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tools for idea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increase student design success. Design Heuristics are an ideation tool develop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ies of product designs. While identified in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pace, Design Heuristics may be applicabl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n our study, we implemented a Design Heuristics session during upper-level undergraduate and first-year graduat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urses. We exami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Design Heuristics within individual and team concept generation context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were able to use Design Heuristics to generate multiple concepts, and that initial concepts produced using Design Heuristics were carried over into final team desig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applicability of Design Heuristics to student idea generation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design.  相似文献   
43.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贡献主要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者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已作出极为可喜之成绩。唯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多着重其心、性、天、礼或政治、伦理学说之阐述,而较疏于其名学之研究。然而,就目前已发表之论着而言,无论是在厘清荀子之哲学立场或对于名学之分析等,亦颇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吾人借镜。  相似文献   
44.
45.
在翻译能力结构分析和培养策略探索的基础上,采用翻译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实证研究的方式,着重考察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过程教学法”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一个学期的培训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此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具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6.
生态批评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就是要"历史的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而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我,雪豹……——献给乔治.夏勒》就深刻的体现了他浓厚的生态意识,具有超越时代的历史意义。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歌,让诗人强烈的世界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直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让诗中对生态意识的思考和生态理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47.
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明洁的女性情爱这个视角对《诗经》进行浅析。《诗经》的女性情爱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明净、清洁。这种现象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那就是上古母系氏族遗风与周礼的制约。  相似文献   
48.
Chi (1992, 1993) Chi et al. (1994) suggests that many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students in learning Physics concepts arise because they attribute the ontology of material substances to these concepts. These concepts are actually a special type of process - 'Constraint-Based Interactions' (CBI). Slotta and Chi (1996) reported on a study where a group of students explicitly trained in the CBI ontology showed significant gains over a control group in problem solving performance in eight simple electric circuit problems.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eries of four studies which explore the usefulness of the ontological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 in investigating students'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electric circuits and in developing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promoting conceptual change in the learning of basic electric circuitry concepts.  相似文献   
49.
随着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引发了教育的新革命,把多元智力理论引入计算机教育学生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前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针对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针对这一问题,学界形成的学说主要有降低论、不变论和弹性论,但各个理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如降低论学说侧重于扩大刑罚的打击范围;不变论则侧重于犯罪的社会预防;弹性论侧重于赋予法官的裁量权去防范该类犯罪。但从刑法的正当性依据、社会责任及我国法律体系一致性的需要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仍应保持当前刑事责任年龄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