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591篇
科学研究   1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9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内容,以及新课标对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科学的教育政策: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支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育政策的支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策,这是由教育政策的基本属性决定的:一方面,科学的教育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受教育发展规律的指导,具有教育理论的特征;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政策作为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支柱,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又具有教育实践的特征。科学的教育政策是将教育理论通过复杂、合理的构建,并系统地作用于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生作用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教育政策系统运行的过程、完善的过程、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3.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看教育作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包括主体、文化、物利、关系、制度和环境六个层面, 它们各具作用,又相互关联。教育之于它们的良性互动有着特殊的功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表现在:促进人、社会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教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开展理性教育和敬人教育,推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和民主政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4.
高校党组织是高校的政治核心,是高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进入新世纪后,要进一步正确认识高校党组织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紧密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展党的工作,以抓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任务,以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基本保证,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为重要措施,同时正确处理好党组织同行政组织与群团组织的关系、党的领导与发挥专家教授作用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实践为取向,以意义为单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尝试。意义总是在人与事物或他人的联系中显现的。使人与事物或他人相联系的,正是人的能动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所实现的正是对意义的理解、追求和创造。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教师的使命。以提示教师对教育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教育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联系及其教育意义、对怎样使教育意义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都具有清醒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思维策略,实践-意义取向以意义的追求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6.
实验证明,在元极三元场中浇铸出的铸钢缺陷较少,力学性能较好,尤其是塑性与韧性可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7.
在中小学教育中,面对家长的强烈诉求、社会的压力,不少校长的办学角色定位产生了偏差,导致学校育人价值功利化,素质教育不能在学校真正实施。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办学角色定位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纠正中小学育人价值的功利化取向,营造学生四会的良好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48.
问题取向的课程论研究有着无目的的目的性、非功利的功利性、知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其问题来源于研究主体的问题意识、以课程活动为核心的生活世界、课程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论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等,并在哲学问题域的指导下确立了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的问题域。鉴于问题在课程论研究中的重要性,必须研究真问题,明确不同问题域间关系,批判生成新的课程论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中山大学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实效性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到,在遵循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双重规律的前提下,以理论逻辑为基础、认知逻辑为尺度、生活逻辑为指向的三维一体是中山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其中,理论逻辑强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认知逻辑着重建构主动学习和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逻辑力求直面现实和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50.
语言焦虑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变量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密切关系,过高或过轻焦虑都不能达到最佳行为结果,适度的焦虑才会带来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适度焦虑状态;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