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余荣 《幼儿教育》2004,(4):39-39
晨检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午检也同样不容忽视。在一次剪窗花活动中,我班的冬冬对小剪刀产生了浓厚兴趣,悄悄藏起来带入了寝室。午睡时冬冬拿出小剪刀把旁边乐乐穿着的短裤剪得一条一条的,幸好教师发现得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62.
子需 《大学时代》2006,(6):I0007-I0007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相似文献   
63.
晨检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午检也同样不容忽视。在一次剪窗花活动中 ,我班的冬冬对小剪刀产生了浓厚兴趣 ,悄悄藏起来带入了寝室。午睡时冬冬拿出小剪刀把旁边乐乐穿着的短裤剪得一条一条的 ,幸好教师发现得早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我想提醒教师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 ,安全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午睡前要利用饭后的时间对幼儿进行午检工作 ,以防尖锐、坚硬或细小的物品带入寝室 ,对幼儿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教师在巡视午睡时 ,更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及时发现问题 ,杜绝午睡中出现意外事故。午检也不容忽视!新疆阜康@…  相似文献   
64.
英国的清教运动兴起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16世纪,直接发端于加尔文教,并且突破了宗教的范畴,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反封建角色.学习英国史、基督教史乃至世界史,清教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5.
作家强烈的生命意识往往使其作品有一种形而上的意蕴。曹植政治抱负无从实现、骨肉相残、亲朋无辜受害等独特的经历,使他比一般丈人对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和体验,从而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是曹植诗歌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6.
67.
编者同志: 天津教育一卷四期发表了萧光同志的‘塘大第五小学校长放弃领导造成学校的严重混乱现象’一文,我读了之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二年以来,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像其他建设事业一样——飞跃的前进,并且有了伟大的成绩。这是与正确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以革命的忘我精神积极努力分不开的。其中出现了许多进步的模范工作者,像史瑞芬、郎洁华等。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但其中也还有不少的人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当然这和旧社会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塘大区第五小学校长放弃领导,造成学校严重的混乱现象就是其中的一例。对于这个问题,我完全同意编者的建议(原文  相似文献   
68.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人们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的话,这是十分中肯的。因为写文章所需要的根本不是"法",而是"功",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也就是"修养"。我们通常会提到有关篇章结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69.
对联,是我国的特有化,它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官府有,民居有,商店有,寺庙有……。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官署的对联特别注意,因为当时的官员常常用此标榜自己的清廉爱民,公正无私,并以此取信于民。但也有借此欺世盗名的。有一位贪官在自己的官署贴了这样一副对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有人在这副对联下面各添了几个字,这对联变成了: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对这位挂羊头卖狗肉的贪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然而也有不少官员把对联作为自警自律、自勉、自策的标尺,让百姓监督评判。这些对联除个别的外,都是清代的官员和人写的。由于年代较近,得以保存下来。请看:  相似文献   
70.
壮怀诗人到60岁,就进入了老年。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有长有短,由于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或万念俱灰,吃饱等死;或颐养天年,自得其乐;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很敬仰那些有梦想,有追求,不苟活于世,将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的老人,这些老人也往往能享长寿。历代诗人写了很多咏老诗,我最爱读老年壮怀诗,读这种诗使人精神振奋,心胸开朗。有的人年齿已暮,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认能作人先导,发挥余热。沈炯写有一首《咏老马诗》,诗曰:“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勿言年齿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