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的根底,是中国发展之基础,是校园体育事业的最终目标.人民的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也纳入当今的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检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健康中国"的方针起到促进作用.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92.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3.
“村改居”社区作为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过渡的特殊样态,因其“亦城亦乡”的独特性而为学界所广泛关注。在“村改居”社区这一过渡型社会形态中,受文化延续性、稳定性的影响,社区意义空间、交往空间、权力空间的重构远滞后于生存空间(物质空间)样态的变化。从空间变革的视角审视“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现状,可以发现社区居民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文化归属感消解、社区情结转化艰涩、主体意识薄弱等多重瓶颈。有鉴于此,基于物质空间、意义空间、交往空间和权力空间之界分,重塑公共景观这一空间之“基”、深挖符号资源、完善社会关系网络、推行网格化管理等则是纾解“村改居”社区居民文化认同困境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4.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既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刻影响,又批判性地继承了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异化使工人阶级沦为机器的附庸,科技生产导致的“异化消费”弱化了人的主体性,科技异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5.
数字时代中,阅读方式的变革深刻形塑着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区别于传统纸质阅读,数字阅读依托其符号的立体化、渠道的多元化及圈群的互动性重塑着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亦强化着他们对所属社群的认同。然而数字阅读在发挥积极效应的同时,因信息的爆炸式涌现、网络小说的强大吸引力和信息茧房的束缚等致使青少年陷入身份焦虑、自我概念模糊化、社群认同极端化等危机。为有效纾解青少年数字阅读带来的身份认同困境,可深挖经典著作的文化价值、发挥VR等智能交互技术的科技价值以及挖掘图书馆的场域价值,多面向地强化青少年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