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卫锋 《江苏教育》2007,(24):23-26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32.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和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脑海里浮现出萧红的童年记述书《呼兰河传》的字,品味着巴金爷爷的一句评语:“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啊,我的童年何尝不是一曲歌谣呢?不过它让我回味总是甜甜的。  相似文献   
33.
微型桩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地基中先成孔,再在孔中下入设计所要求的钢筋笼和注浆用的注浆管,微型桩复合地基是由桩间改良后的土与注浆微型桩桩体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34.
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处理下,演化为各种形式,自由度大、随意或僵化成为众多课堂教学内容的通病。本文从语文的边界、道器兼顾的价值边界、学生尺度的底线边界对教学内容的创生提出了规箴。  相似文献   
35.
很多教师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时候,常将其看作是思乡的作品,并选择同类的诗作加以拓展,以强化学生对这一类诗的感受。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教学的套路,而且在一些人看来还觉得颇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种对诗歌的定位是正确的吗?我想,一些读者将这首诗定位于思乡,缘于对诗句本身字面的理解,特别是“还”字,或许还参照了王安石晚年的经历——罢相后退居钟山。这样一来,思乡归去的主题也就昭然了。看来似乎是解得通的。但是,这首诗的确是王安石退居途中的作品吗?再者,即使是退居途中的作品,他真的就已经在当时“思归钟山”了吗?或许…  相似文献   
36.
刘卫锋 《考试周刊》2011,(18):66-66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时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曲折、有波澜,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读下去。语文课堂也应如此,不能平平淡淡、千"课"一面,而应该把课上得有层次,尽量做到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听下去。我就语文课堂如何掀起教学高潮的艺术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7.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部分内容已先后进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在小学阶段就有《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景阳冈》《猴王出世》《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选编方式基本分两种:一是未经任何改动,直接被节选采纳;一是改编本,将古典名著的文字改  相似文献   
38.
“老师,班上的饮水机里没水了!“第一节课前,许多学生手拿空水杯围住了我这个班主任.   “谁去通知楼下的送水师傅?“在饥渴面前却少有人响应我的提议.于是我点了周玺同学的名,他忸怩着答应了.我因忙于课前准备便离开了.   ……  相似文献   
39.
第十册习作五要求: 请你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参加某儿童报刊“迎‘六一’征”比赛活动。题目自己定。[编按]  相似文献   
40.
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不太高,我尝试过许多方法,可效果就是不太明显。一次作文讲评课上,我又对韩骥同学的作文提出了批评。这时,韩骥在座位上嘀咕着“:说得倒轻松,自己怎么不写写看!”虽然他的声音很低,但我还是听得清清楚楚。作文本来写得就差,现在竟然还敢顶撞老师,我本想好好地教训他一顿,但理智让我压制住了怒火。转念一想,他说得也有道理,常言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嘛。我微笑着说:“韩骥同学的话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写作文的确是一件让很多人头疼的事。从今天开始,以后的每节作文课,我都和大家一起写作文,和大家一起品尝写作的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