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不但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化学学科内容本身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且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在课程上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一级主题依次安排教学内容,再将每个一级主题分成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42.
孔维刚的工作简历极其普通:1959年7月毕业于曲靖师范,先后在富源县顺场完小、一中、二中任教;1961年9月考入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1965年7月毕业分配到红河州卫校任教;1971年8月调回宣威长征中学任教;1973年9月调宣威一中执教至今。现为宣威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寒来暑往,当岁月在他睿智的额头留下几多沧桑印迹的时候,同时也在他那份极其普通的工作简历中留下了几多春华秋实的自豪与微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他取得了所教学科在1979年、1981年、1984年、1987年升考平均成绩均为全县第一的骄人成绩,并先后赢得了地、县、校“先…  相似文献   
43.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抓住三个重点,精心设计了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个重点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中,“浑黄一体”是个重点词,而理解这个词的难点在“浑”字上。学生预先已查过字典,是不是真懂了呢?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查字典选择义项的练习:用小黑板出示“浑”字的5种解释供学生选择。学生的意见有两种。有的学生认为应选第一条“浑浊”,持另一种意见的学生反驳说:“浑浊”是形容水不清,不应选这个意思。这里是说天和地都是黄色的,‘浑’字应是‘全,都’的意思。”这样,利用小黑板,一方面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辩论,澄清了认  相似文献   
44.
宋代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而词派的形成,则成为宋词繁荣的标识。虽然,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宋代词派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还丰富多彩。关于宋词词派,前人提出了多种说法。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秦、柳、周为代表的“婉约”一派,姜、张为代表的“清空”一派,构成宋词波澜壮阔的景观。它们是宋词甚至整个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词派。  相似文献   
45.
宋词词派风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派风格的形成,是词体创作繁荣的标志。由于创作的繁荣和理论批评的自觉,两宋词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词人风格和词派风格。而词派风格又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风景。其中最引人瞩目、影响深远的则是豪放、婉约、清空三种词派风格。  相似文献   
46.
47.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大量“词籍提要”,表现了编撰者丰富的词学思想。主要是表现了词卑体轻的观念,对词的起源、形成、特点等问题作了概括论述,扼要论述了唐宋词流派,评价了大量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48.
今天,“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等名词频频见诸报端,有关信息社会与大学教育改革、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等话题也被有志之士炒得沸沸扬扬。西方未来学家的推波助澜,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微软公司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知识创新工...  相似文献   
49.
刘贵华 《文教资料》2007,1(16):75-76
近代早期英国大学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得绅士身份与职业身份,实现向上社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0.
教学是一门科学,它有一定的规律,但每一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则变化万千,不尽相同。这是因为:第一,课程的多种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第二,学科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同。第三,学生年龄的不同,智力发展,接受能力的不同,教法不同。第四,教师的个性、气质和文化基础的不同,教法也有直接的影响。还有学校条件、设备的制约都是教师选择教法的依据。总之,归结到“教无常法,贵在得法”。教学实践才是得法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