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耶鲁大学住宿学院管理模式、内部组织结构、在文理学院内部与学术性系科之间的关系,住宿学院发挥的教育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在耶鲁学院内部住宿学院和学术性系科形成矩阵式结构,住宿学院制度对高校分工效率有所促进,对学生的自由选择专业和跨学科专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对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与耶鲁住宿学院进行了简单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2.
一、引言 20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它表现在:1.传统学科之间的边界模糊、淡化,两个传统学科的分支领域之间的联合可能超过一个学科内部两个分支之间的联系。例如,一些领域中很难区分物理和化学之间的界限。固体物理一些领域与结构化学之间的联系远比它们和粒  相似文献   
93.
文章对1998年来北京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予以回顾,将改革总结为影响深远的三大改革和七项教学和管理制度小改革,其中影响深远的三项改革为通选课设置、元培计划的实施与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本科生科学研究.以上改革形成了目前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的形态,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更加接近,同时意味着未来改革更加艰难、精深和细微.针对未来改革的方向文章提出七个相关问题,包括是否通过“大学章程”将我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法制化和规范化等.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于把握教育规律本身以建设一流大学,相关分析对各类高校教育改革方向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4.
任何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总是离不开效率和效益的,不谈或讳谈有效教学是错误的。现实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其产生原因何在?又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95.
卢晓东 《成人教育》2009,29(3):58-59
培养创新型教师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调查,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审视高职师资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6.
文章对线性插值多项式的余项进行了估计,并对分段线性插值过程的收敛性进行了讨论,得到了简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在高等教育系统中营造鼓励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需要教师、各级教育管理者在多方面作出持续改进,包括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其中,考试模式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而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视角审视“考教分离”的考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试题库建设,我们会发现其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98.
论学习量     
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学习量是高等教育组织管理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我国大陆高校学习量要求彼此不同但总体很高.专业课程传承范式,过高的学习量会将学生拉入范式陷阱,使学生成为常规科学家因而制约了他们突破范式的创造力发展.通过增加学习量、强化基础可培养出创新者的天真观念缺少坚实理论和现实基础.突破范式的创新者在关键期需要清空旧存的解释框架和概念体系,但陷入范式陷阱的研究者在关键期会不自觉地以旧模式解释新问题和新现象,这是范式陷阱制约创造力的另一种解释.学习量过多地区和国家大学生的创造力可能受到制约而表现较差;学生创造力很强地区和国家大学的学习量较少,这个猜想可以在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得到检验,这增强了范式陷阱概念的说服力和启发性.本科教育学习量过高会导致过度教育和浪费,会挤压学生自我学习和消化思考的时间,挤压教师的科研时间而导致双重浪费.研究表明,本科教育存在适度学习量,适度学习量应当在130~140学分之间.国家应通过修订《高等教育法》对学习量有所限制,这有助于回答钱学森之问.学习量与范式陷阱概念同时也是中小学减负政策努力的哲学基础,并在广义上对终身学习者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
文章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对因材施教的古老教学原则予以反思,指出在古代社会因材施教存在逻辑缺陷。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每一名教师因材施教实际既无可能,也必定无效。正是学生旺盛的好奇心、生命力以及自我持续一生的学习和追求,为其赋予了最终意义。教师对学生之材的判断局限于教师的经验和想象力,刻板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成为我们所要培养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创新的人。去除框架而不去判断学生之材,学生不同的、生机勃勃的生长目标才会出现。因材施教蕴含着潜台词---学生和教师并不平等,教师是先行的觉悟者、知识和真理的掌握者,真理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超越因材施教则认识到学生在逐渐发展,教师即使年纪较大、经验丰富,但教师也在发展中,教师并不完全掌握真理。学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师生完全平等。超越因材施教朝向学生变化的、超越想象力的未来,教师努力给予学生足够挑战。因材施教意味着规训,超越因材施教呈现出宽容,包括对学生不同于教师观点和研究方向的宽容、对失败的宽容,对学生不同于教师和家长发展目标的宽容。因材施教需要判断学生之材,然后决定施教的内容和方法。超越因材施教的教学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教什么不再那么重要,学生选择学习什么更加重要,因为选择基于学生现在的内在动因,可能生发出超越想象力的意义,因而教师持续支持学生偏离常规的自我学习。超越因材施教的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培养出完全超越自己的学生、具备并将创造力发展出来的学生,这是新的教学成功观念。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为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做准备、为学生必然将逐步变化做准备,而非将学生当作固定人才因材施教。国家教育系统也需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在人生不同阶段、在不同教育系统间、在不同学校间逐步选择、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
跨校辅修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颁布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部分政策阻碍了跨校辅修,使辅修生的构成天平向校内倾斜,跨校辅修规模缩减,学生局限于本校而难以基于优势学科建构复合型知识结构,带来辅修教育质量下滑的风险;使继续开设跨校辅修的高校面临证书合法性、公平性风险,使辅修自由度受到限制,有碍于跨校辅修发挥其本真价值。本研究在上海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倾听和梳理高校在困境中的积极思考、行动及转型应对,建议教育部明确对跨校辅修的支持,建议综改司介入以协调政策矛盾,建议高校持续完善辅修制度设计、提升辅修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