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其义也不难理解。但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产生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是怎样的,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从汉民族心理的角度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企业品牌构建从早期的"产品牌"(即单纯的描述产品区别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与优势)到后来的"文化牌",再到如今的"情感牌",现代企业的品牌构建越来越强调受众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化,而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单向传播更多地推进到了双向沟通,这个时候,相较于传统的以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微博、SNS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传播属性、低廉的构建成本、快速的反馈模式为广大企业所青睐.可以说,2011年是中国企业的"微博"元年.那么,相较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企业怎样利用社会化网络媒介进行自身品牌的构建与传播,社会化网络媒介对于企业品牌构建又有哪些创新与局限?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相应剖析.  相似文献   
23.
汉语方言学是一门在华侨大学文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论述了该课程设立的必要性、课程建设的内容及课程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24.
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25.
为迎接我校50周年庆典,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于4月23日在行政大楼第二会议室举行“语言和谐”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林华东副院长主持,福建师大文学院林志强教授、王进安博士后及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沙平教授应邀参加研讨会并作了精彩报告。围绕着“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普通话和方言”、“简繁体字问题”、“青年教师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吕晓玲 《甘肃教育》2014,(17):116-116
正一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精要的收尾。历史课的小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小结方法。一、提纲挈领法提纲挈领法小结就是根据教师上课时归纳出来的提纲,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回忆。这个小结法的优点是能够突出重点,知识点清晰明了,具有系统性,学生看了提纲后会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比如,在上九年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相似文献   
27.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8.
南安话中有动态助词“着”[tio?0]/[tio?24]、“了”[liau55]、“去”[k‘щ?5]/[k‘щ?0]等。这三个动态助词都已经派生出了结构助词的用法。文章根据当代南安方言口语,描写了这三个兼类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29.
首先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概述入手,明确清产核资的必要性即界定产权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清产核资与产权界定的关系,力图达到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从而有利于指导清产核资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30.
在这个重知识、重能力的信息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为了培养合格人才,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师要努力钻研自已的业务,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利用最新最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