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谣言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多,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从网络谣言产生的背景入手,把其分为突发事件谣言和日常生活谣言,着重分析了日常生活谣言得以传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秩序、环境、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2.
郭恒  周鸿 《湖北教育》2014,(12):7-9
区域政府合作和整体性治理在协作与整合理念上的契合使得政府合作整体性治理模式成为区域-体化发展的利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化发展进程也不外如是.本文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府合作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发现其不足和原因之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合作整体性治理模式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制约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因素,并且提出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4.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获得途径一般分为重要来源、次重要来源和一般来源三个层次.调查表明,教师PCK的获取以"重要来源"为主,以"次重要来源"和"一般来源"为辅.教师获得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主要是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与同事的日常交流.  相似文献   
75.
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的研究,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专家和学者对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的内涵及对象、为什么要建立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应建立怎样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也存在着"机制"对人们"可能生活"关注不够、"机制"建立目标的论述尚待明确、"机制"运行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
周鸿 《软科学》2001,15(4):11-13
大资源是相对于小资源的、具有强大社会支撑功能的资源体系。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大资源是实现其支撑功能的保证。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大资源应遵循五大原则:一、社会性资源优先开发原则;二、以战略资源为核心的开发原则;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原则;四、社会性资源不断创新原则;五、资源配置的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77.
人性具有向善的可能。不论是内心的善良还是外在的完善,高校德育都应该起到引导作用。然而高校德育目的偏重其工具性价值取向,偏离了其促使人性向善的本体性价值。本文试图从道德本质层面对之进行归因分析,并探寻出人何以成其是。以此从善待自然属性、人是目的、走向类主体来引导高校德育复归人性向善的轨迹。  相似文献   
78.
周鸿 《科协论坛》2007,(7):102-103
城市户外广告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环境、经济和科技进步发展水平的反映,其发展影响着城市形象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追求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景观化将成为未来城市广告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9.
大学董事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大学董事会制度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怎样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董事会(理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80.
龚波  周鸿 《教育学报》2007,3(1):37-46
当从宏观层面对大学教师流动的分析难以回应现实情境下的诸多问题时,一种动态的、全景式的、社会性的微观机制的考察就成为一种积极选择,也成为改进大学管理的理性追问。而以探究“组织与社会之关系”为己任的组织社会学自当对大学组织的教师流动现象和过程提供特殊而内在的解释力:从流动实质上讲,兼具“社会人”和“学术人”双重性格的大学教师与大学之间存在一种主观与客观的“人和组织”的博弈关系;从过程上讲,大学教师流动经历了酝酿阶段、讨价还价阶段、流动执行阶段和反馈阶段等过程,不同阶段各方力量的行动策略也有不同;从针对性建议上讲,大学教师流动要从教师自身层面、大学层面、国家层面及微观管理层面等加以完善和改进,其中既有理念上的也有现实上的,有管理上的也有文化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