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唐芬 《教师》2011,(6):85-86
现实的环境,现实的条件,都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用心把握;在把握现实的前提下,创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从而追求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并会用此定理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2.在圆周角的产生和圆周角定理的发现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想、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用运动变换的观点认识圆中的动态问题,渗透解决不确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初步体会运用分类讨论、转化、完全归纳法等  相似文献   
13.
相关法律对"较大的市"作出的不同界定导致"较大的市"的实际称谓与法律意义存在严重含混。地方组织法、立法法还赋予"较大的市"立法权,这与我国《宪法》的规定明显不一致。在本身标准缺失下诞生的"较大的市",其立法权在实践中也多有违法律公正公平之宪政精神。因此,无论是从合宪性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现状来看,都有必要重新考虑"较大的市"这一概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立法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操作的作用     
唐芬 《湖南教育》2001,(14):44-44
共同操作,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以实践操作为基础,采用形象化材料与手段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新知,有利于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利用共同操作来教学。第一步是共同分组,要求学生把全班54个同学分成9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由组长上讲台领取“礼物”——6个三角形和18根小棒。通过共同分组,学生脑海里建立“同样多”的表象。  相似文献   
15.
唐芬 《大观周刊》2011,(51):25-25
晋南威风锣鼓产生于农耕时期,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2006年量月20日,晋南威风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主要针对威风锣鼓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其基本现状做一番客观的论述.力图呈现出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唐芬 《科教文汇》2011,(8):163-164
喜欢活动、需要快乐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中间包含了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渴望。在活动化教学活动中,他们要摸、要闻、要尝、要听、要唱、要跳、要画、要写:在和伙伴们一起活动时,要说话、要进行思想交流、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象的天地。他们积极参与其问,兴趣盎然,领悟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了个性.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7.
唐芬 《今日教育》2011,(3):56-57
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指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实践操作、积极探究为主要形式,以体验生活、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新型作业。它是课堂作业的补充,也是课外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综合陛、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唐芬 《学周刊C版》2011,(6):115-115
学校要圆满完成《劳动与技术》的教育任务,就必须正常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也就必须创建全方位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活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有有限的教学经验,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这也给我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理解新的教学理念铺平了道路。在本学期中本人接触并尝试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现本人就本学期对该模式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几点总结。  相似文献   
20.
初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学生常有错漏,如:漏掉必要的步骤、不把余下的数写下来、余数比除数大,等等。为使学生尽快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归纳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步骤,并编成顺口溜:一商 (商几 )、二乘 (商与除数相乘 )、三减 (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积 )、四比 (余数与除数相比 )、五落 (落下一位 )。学生由于喜欢且容易记住顺口溜,所以不会漏掉计算步骤,或出现商偏小的现象。   当学习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商的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时,许多学生感到除法难学。于是,教师又可编出促进学生理解除法计算过程的顺口溜:除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