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3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30个分行业的数据,从总量与增量两个层面,整合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及公共权力视角,探讨制造业产业产业集聚模式发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群对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有显著影响且大多为政策驱动型集聚,同时市场的经济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外资的进入以及规模经济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因素,地方保护权力制度、技术与知识的外溢则对产业集聚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2.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高校2004—2010年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同时下降,只有纯技术效率轻微上涨但影响微弱;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变动趋势高度一致,两者具有同步性;省份对比看,不同省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差异显著.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全要素生产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中国75所“211工程”大学1998—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支持和区域市场需求规模不确定性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作为其对高校技术转移最直接的支持方式,显著促进了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而区域市场需求规模的波动,由于导致技术转让风险的增大,会对转移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对比分析了各高校人均产出效率和由SFA方法所测效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44.
针对我国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能力难以支撑产业升级转型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跨界创新系统的参与者及其角色定位,探讨了参与者中存在的社会网络、知识网络、价值网络之间互动产生协同机理:通过信息建立认知并构建跨界创新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络的信任构建知识网络,借助社会网络促进知识交流和创造,最终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最后,通过跨界创新平台进行了案例实证.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为非盈利组织—社会机构的跨界创新提供了新的洞悉;在实践方面,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转型,企业进行跨界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5.
地方政府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吸引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入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高校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以我国30个省份地区为样本,将时间趋势带入面板数据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研究生教育是否以及如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既存在直接促进作用,也存在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在控制了劳动力、资本和城镇化等因素后,上述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此外,通过测算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明显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46.
2003~2004年《中国软科学》作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木  孙玉涛 《现代情报》2005,25(9):126-128,131
本文以《中国软科学》杂志的发展为起点,统计分析了2003、2004年杂志作者的情况。结果合著率是67.36%和合作度是1.97,核心作者与核心作者群较为分散,以及第一作者年龄、学历等情况。  相似文献   
47.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影响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区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减排的驱动机制,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减排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意味着某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不仅受到邻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冲击,还受到各省区之间结构性差异的冲击,这种结构性差异体现在各省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其他未纳入模型中的空间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两者碳减排作用的估计会有偏误.  相似文献   
48.
面向校企合作的中国“985”高校科技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科学研究能力与校企合作强度关系分析为基础,通过高校科技发展类型识别矩阵和协调性谱线建立科技发展模式识别方法,并以中国“985”高校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活动投入是决定校企合作强度的关键变量;将“985”高校科技发展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协调性分为三个区间;建议整体追赶型高校向科研主导型或者市场先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49.
聚集还是分散:中美创新活动区域分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凤朝  杨玲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7):1086-1092
 在中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和美国进行创新活动区域分布的比较,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活动区域分布提供建议。以发明专利为创新活动指标,基于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数据,本文运用排序—频度、集中度和排序分类等方法对中美创新的区域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发明专利增长率较快,变化幅度较大,美国相对平稳;中国发明专利地区分布差异大于美国,中美两国创新活动分布均呈现区域集聚的态势,并且具有从中部地区向沿海地区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50.
基于1991-2006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探索了中国基础研究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演变.研究表明,自1991年以来中国基础研究发展迅速,且呈现较显著的地域依赖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以促进多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使我国基础研究实力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