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苏联科学史家科热伏尼科夫指出,苏联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斯大林恐怖与专制统治时期,“科学并不糟糕”反而做出了最出色的成就。这一发现被称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在科学史界得到承认并流传至今。但笔者认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中的某些论点应该重新认识:苏联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不是斯大林恐怖统治时期;20世纪30、40年代的科学成就的获得,也不仅仅是因为恐怖统治使科学家远离政治、专心学问。  相似文献   
22.
前苏联的科学经受了诸多的苦难。在斯大林时期,科学遭受严重摧残,但是,由于国家对科学的巨大投入,前苏联的科学仍然取得了辉煌成就。前苏联解体后,科学在民主、自由的俄罗斯却迅速衰落。苏联-俄罗斯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经费比自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3.
在苏联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中,移植文化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苏联的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在苏联后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失败过程中,移植文化也是重要的因素。移植文化弱化苏联的原始创新能力,"反移植"加重了苏联与世界科学界的隔离。  相似文献   
24.
俄罗斯在转型开始后,科学预算锐减,科研人员流失,创新萎缩。科学事业严重衰退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科学领域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意识形态不再干扰科学,制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建构了科学领域的竞争机制,实行科学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25.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社会转型的艰难时期,奥伯宁斯克和杜布纳等科学城逐渐兴起,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文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科学城的发展并使国家、科学、教育、企业有效互动,使科学城面向市场、面向世界,成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阵地.  相似文献   
26.
科学社会学于20世纪20~30年代在前苏联已经出现萌芽,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社会学直到20世纪的50~60年代才成为独立学科,70年代又遭受挫折.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全面的社会转型,科学界不再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恢复了它的本来功能即对科学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步发展、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学人才出现严重的流失现象,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科学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劳动报酬过低,生活不稳定.科学人才流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科学家队伍年龄老化,技术创新能力大为降低.最近十年来,俄罗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实行资助金制度等措施,使科学人才流失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俄罗斯科学人才流失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