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初中生与高中生媒介接触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初中和高中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分析发现,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媒介接触行为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程度和特点上的差异。初中生对媒介的接触比高中生更多样和频繁,但对自身相关能力的评价有高估的倾向。高中生对媒介的接触比初中生更加自主和合理,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学习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媒介。对中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资源环境,另一方面要针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22.
“限娱令”的颁布对遏制电视荧屏的过度娱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中国电视调控体系的不足:媒介规制对电视的属性定位不明确、电视功能的发挥失调、评价体系不健全、受众对传媒的监督权的行使不到位、版权保护不完备.电视过度娱乐的治理不应只有广电总局在起作用,应健全媒介规制和相关法律体系,使国家媒介规制、主管部门、社会力量及媒体自身协调形成的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3.
校园歌谣是学生意愿的素朴的表达形式,是反映青少年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是研究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第一手材料。古代的贤君明主尚能派使者赴民间采风访谣,通过歌谣分析民情政弊,调整政策。今天,我们教育者对待歌谣更应有宽阔的胸襟,采取明智、务实的态度,把它视为考察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校园歌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有着合理的客观基础与主观需求。意图消弭歌谣对青少年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无视其影响又无异于放任自流。我们应正视校园歌谣的影响,对歌谣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并分清其正负功能与利弊,采…  相似文献   
24.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符号。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  相似文献   
25.
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如何发展经济,解决发展压力,让人民早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已成为党委、政府最关心的问题。立足邯郸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同时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及我市一些成功经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快邯郸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四个方面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26.
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引起全民的探讨、议论之后,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门事件”成了一种新闻现象、社会现象。2009年7月甚至被称为“门事件月”,在此期间,各种“门事件”此起彼伏,如“黄瓜门”、“街头门”、“摸奶门”、“脱裤门”、“代言门”、“保姆门”、“车震门”、“洗手门”等等,“门事件”已到了一种泛滥的程度。  相似文献   
27.
刘琮  张冠文 《今传媒》2009,(7):25-2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网络交往行为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备受关注,从2001年的微软女员工被人肉搜索,到2008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王菲案"结案,人肉搜索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单纯的解答知识性问题到如今的参与现实事件的讨论和追踪,可以说,人肉搜索这种网络交往行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28.
自我“与“非我“是构成电视节目主持人独特个性魅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自我“即本色,凸显本色,能够增强节目与观众的亲和力;“非我“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演和设计,是对“自我“的一种修饰和完善.主持人只有艺术地把握“自我“与“非我“,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对网络的需求、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了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原因,提出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中学网络素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等各种目的,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本文对西方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根本目的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