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7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招魂》文中的煞尾语气词"些"字,原本先秦时赢秦故地一带的方言,而随着民族的播迁和秦楚间文化的交流逐渐传播至南楚,并在楚怀王客死于秦的背景下,按照楚地的招魂习俗被屈原纳入《招魂》之中。  相似文献   
42.
"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是研究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与文化的学问。国学既是文献的学问,又是德性的学问,更是养成完美人格和延续民族文化传统的学问。对待国学,不但要准确理解,大力弘扬;同时也要联系实际,付诸实施,并使其常新。  相似文献   
43.
张崇琛 《寻根》2008,(1):33-36
在中国历史上,“琅邪”作为地名,其知名度是很高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都琅邪。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琅邪不但成为其中的一郡,而且秦始皇还两登琅邪,并刻石纪功。汉承秦制,琅邪作为郡、国名称仍被沿用。三国时之诸葛亮是琅邪人。晋室南迁,辅佐琅邪王司马睿登基的王导、王敦以及书圣王羲之等,也都是琅邪人。唐宋以降,琅邪一带更是人才辈出,史不绝书。由于琅邪与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所以时至今日,琅邪文化已成为一种备受学界关注的文化形态了。  相似文献   
44.
张崇琛 《职大学报》2013,(3):35-39,82
方言是区域文化的载体和活化石,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某些方言已面临消亡的危险,本文认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生物多样性”,并以山东诸城方言为例.深入探讨方言中所蕴合的丰富文化信息,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5.
诸葛亮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华民族正义与智慧的化身。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是如何成才的?是如何由一位默默无闻的少年而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智星"的?  相似文献   
46.
丁耀亢佚诗《问天亭放言》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耀亢早年诗集《问天亭放言》久佚。本文据稀见抄本 ,对其篇目、内容、风格进行考证、论析。集中不但保存有若干珍贵的明季史料 ,也反映出诗人既要隐居田园、又未能完全忘怀世事的矛盾心态。而在诗风上 ,更可见丁诗由闲淡雅致而发展为亢厉激越的演变轨迹。集末所附《山居歌》与《田家歌》 ,则是丁氏此后小说与戏剧中的曲辞及对偶俚语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