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趋紧,人们普遍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提出更高期望和要求.渐进决策模型为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一个良好视角.从历史发展趋势看,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呈现渐进决策特征,但在体制和机制上尚存不足.渐进决策倡导的渐进、民主及多元价值理念顺应我国高教发展形势及市场转型国情,大学生就业政策应采取相应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32.
高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学生习惯于被动思考问题,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文章根据多年机械创新设计课堂教学经验,介绍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方法,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上快速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33.
我国高等教育现行教学评估存在着评估主体有失客观性、评估标准忽视逻辑性、评估程序缺乏规范性、评估结果有违目的性等问题。为使高等教育评估更具有合理性,须多元选择评估主体,分类制定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科学论证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34.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学校各部门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反过来部门的定位和分工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分工自身成为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35.
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及实施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中运转并形成的某种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开放体制和实用倾向的观念中被无情打破了。尤其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面对社会需求的强大冲击,开始将社会的需求当作自己的目标,通过对社会需求状况的研究,对学生特点状况的研究,找出需求与特点的结合点。通过办学理念的改变,设计并实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高校在真正意义上服务于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6.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未来发展为前提,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协调发展为基础,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性、公平、优先、和谐的发展观。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吸引众多优秀的贫寒学子入读师范院校,师范大学由此将面临诸多选择。正确处理效益与稳定、数量与质量、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是师范教育推进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7.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已跨过"温饱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平均每年1.39%的速度提升,普通本专科招生保持平均每年44万人的增长规模,研究生招生按平均每年3.95万人的速度递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已达到"合格水平",优质高等学校数所占比例上升到11.8%,高水平大学覆盖全国范围内所有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迈向"中满意度",专科生就业率逐渐超过研究生,"211工程"院校与非"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正在拉平。我国26.9%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不能与发达国家媲美,每10万人口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仅为8.93%,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只覆盖4.65%的考生,学历、户籍、性别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需要通过落实经费投入、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平权运动"、重视立法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水平。  相似文献   
38.
笔者通过对文化自身的情感因素、制度规范下情感渗透的必要性、立人目标对情感的规定性、校园文化建设呼唤情感介入和参与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中情感因素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3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有关于故乡的美好回忆。思乡是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母题。思乡是离乡背井的人痛苦而又美丽的感情表现。我们发现,思乡主题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始终。我们将编入中学课本的“思乡”诗词作一粗浅比较,试图去探寻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体验那份痛苦而美丽的感情。 综观这些“思乡”诗词,其主色调是一个“愁”字,即“念旧感”。宗白华先生说:“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愁得以深沉”(《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离乡背井的人,漂泊江湖之后,很自然地产生“哀乐之愁”。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便抒发  相似文献   
40.
自主招生制度是大学准入制度的核心之一,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受政治体制、法律传统、社会形态的影响,哈佛大学与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各有千秋。在招生机制上,哈佛追求学术独立,复旦注重政治功能;在招生标准上,哈佛强调能力,复旦侧重水平;在招生程序上,哈佛崇尚自治,复旦偏重法治;在招生来源上,哈佛取向开放,复旦看重地域;在招生考试上,哈佛主张多元,复旦倾向统一。总体而言,哈佛大学自主招生体现出大学自治的特色,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则具有政府主管的倾向。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