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毕业晚会上,雪儿掰着我的手看了半天,醺醺地笑道:进入启德那天,第一个和我说话的男生就是我的真命天子。我白她一眼:“我看你才是红鸾星动了呢!”雪儿平时就爱胡诌,何况是醉话!可是现在,我站在启德高中门口,心里一阵悸动:那个预言会成真吗?我竟然抛不开那些胡思乱想了!我快步进了教室,如果在老班开口之前不与任何人搭讪,那个预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没想到教室里已经  相似文献   
52.
暗恋     
许征:高考考得好吗?(我相信你应该没问题)这是我第N次给你写信,但也是第一次有勇气寄给你。我给你写的信我早已积攒在一个盒子里了,明天一早,我会把它们全烧了,只写这一封寄给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3.
古音与训诂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音义之间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古代学者提出“义存乎声”,因而可以“因声求义”,这是训诂学上的一个伟大发现。因声求义的目标,在于根据早期的语音关系,探求它的信息内容。就古音以求古义,是对“义存乎声”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学习训诂学应该具备先秦古音知识。训沽所用古音知识,要求了解声韵系统,确定字的声韵类别,掌握声韵转化的具体条件,对音转义通现象作出合乎规律的解释。  相似文献   
54.
中国从对日索赔到放弃赔款要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日索赔的态度一度是积极的,但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和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对日索赔一事曾不了了之。1952年,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签订非法的《日蒋条约》,蒋介石集团擅自宣布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对日索赔问题再度被提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在复交谈判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记前嫌旧怨的宽大胸怀。  相似文献   
55.
“认识乘法”是乘法启蒙教学的一个重要单元,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属于有意义学习中的概念学习。乘法概念的关键特征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一关键特征?这是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以两位教师的两个不同教学片段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6.
57.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中职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因此.中职校应充分利用职教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校内校外资源,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就业指导机制、丰富创业教育活动、增加创业实践等途径.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8.
59.
胖人的烦恼     
我,大名陈烩铃,小名烩烩,今年12岁,身高159厘米,体重:保密。可能是遗传的原因,从三年级起我就开始发福了。胖给我带来了许多烦恼。烦恼一:体育课让我大失颜面一个星期三节体育课,让我烦透了。体  相似文献   
60.
白锡汉 《文教资料》2010,(29):32-33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诗中大量运用了“圆”这一意象来表达永恒。圆集中体现了她对自然、爱情、死亡和上帝的思考和认识.这些认识主要源自她对自然界万物的细致观察.与诗人对死亡和爱情的独特感受密不可分.具有独特的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