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音乐教学中 ,我大胆地将小提琴、竹笛、二胡分别带进课堂 ,进行欣赏教学 ,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尤其是当提琴的琴弦发出美妙的音符 ,当竹笛吹奏出一支悠扬悦耳的乐曲时 ,学生静静地聆听和享受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 ,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乐曲完毕 ,有的学生提出了具有一定欣赏水平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自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增加了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 ,使音乐课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乐器进课堂学生喜闻乐见$铁力市第一小学@徐文华  相似文献   
82.
一、考纲要求 2005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这就要求考生对NaOH的化学性质要全面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83.
可充电电池是联系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桥梁,它是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比较透彻地掌握这方面知识,笔者对此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84.
高考化学计算题特别是计算型选择题,往往隐含着巧解的思路,在考查考生基本计算知识的同时还考查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巧解表现的是一种求异思维,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巧在思想方法的运用上、思维角度的选择上、对题意的分析和挖掘上、解题信息的转换上,由思到变,由变生巧。因此,在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多思少算,甚至不算。下边就谈谈几种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巧解思路。  相似文献   
85.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笔者分析了河南省新建本科高校学科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调整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加强特色学科重点发展工科、大力发展特色学科,稳步发展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86.
学术论文的各种署名失范行为严重影响文献计量和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作者贡献声明对规范作者署名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首先,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7—2018版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著录现状,发现:1229种期刊中仅有2.6%(32/1028)的期刊注有作者贡献声明,其中中文语种期刊0.19%(2/1028),英文语种期刊14.93%(30/201)。其次,分析作者贡献声明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中没有得到普及的原因及著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为规范作者署名、真实体现作者贡献、推动科技合作和学术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以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思考现象,追求多样化解答和设想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它的显著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解化学题也是这样,贵在思维变通.对同一道习题,要寻求尽可能多的解答方法,促使思维发散.下面以元素推断题中最为常见的“三相邻”元素推断题为例,谈谈思维变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8.
中学阶段所学的化学推断题类型很多,这些题目涉及知识点多,思维容量大,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其中化学元素的推断是其中最基本的,现对解答元素推断题的必备知识及其应用进行归纳,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89.
2011年各地高考化学卷中都出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内容的试题.从整体上看,题型及难度与以往相比差异不大,但解答此类试题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所上升,对分析问题能力、应用理论的能力的要求都较高.现结合2011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对此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及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分析,以体现化  相似文献   
90.
一、考查对有关反应热概念的理解1.考点归纳. ①反应热的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一般是“kJ/mol”. ②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变化的关系:反应热△H的研究对象是反应体系,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体系能量降低,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