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历程可以描述为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及后发国家政府之间多主体、多阶段的博弈.具体过程包括"结对学习”与"结对竞争”、二次"深度学习”与"多重竞争”的两个承接阶段.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及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追赶企业、领先企业如何依据二者技术势差、追赶企业的学习速度、市场机遇进行行动策略选择;也揭示了后发国家政府根据领先企业的转移意愿、领先企业之间达成技术保守联盟的情况,如何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2.
现有逆向创新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制造业,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对三家后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案例展开扎根分析,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识别了技术地方化能力、国际联接能力、"服务链"治理能力及组织学习能力等逆向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二是归纳了在逆向创新过程中关键因素的若干演变规律,包括"本土"技术地方化向"国际"技术地方化演进、"被动、局部"国际联接向"全面"国际联接演进、"适应性"学习向"前沿性"演进以及工程技术"服务链"渐进提升。本研究拓展了"技术地方化"的内涵,即除了"本土地方化"活动还包括"国际地方化"活动;提出工程技术"服务链"这一概念,并分析了该服务链的构成及构建规律。  相似文献   
23.
许多企业在内部设立了企业大学,但是对于企业大学承担何种功能尚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海尔大学和华为大学功能体系及其演化过程的分析,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归纳了企业大学具备的多种功能或者说功能体系,包括"衔接教育功能"、"知识升级功能"、"知识联接功能"及"知识孵化功能"等。提出了企业大学"能力链"这一概念,并分析了该能力链的构成及构建规律。二是总结了企业大学发展过程中功能体系不断延伸的规律,即企业大学在成立初期一般仅承担衔接教育功能,逐步地演变成为企业的知识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24.
研究生教育学是以研究生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提出了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现实需求,研究生教育学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将逐渐形成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学的创建和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建立稳固基地,组建研究机构,增设研究方向,扩充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两家后发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创新追赶历程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发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现“序贯性”特征,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需要科学依循技术能力的序贯性。二是发现组织学习和资源治理作为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行动,随着追赶过程的深入也呈现序贯性的演进。三是发现技术(工程)科学知识的掌控是复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向高端演进的关键因素,对其的关注应贯穿技术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6.
孟庆涛  徐雨森  李海波 《科研管理》2020,41(10):156-163
基于科技服务组织在“科技活动”与“产业活动”中的介入程度,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了四种组织类型并总结了相对应的支撑能力组合。得出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基于科技服务组织与创新链上不同主体共生程度的差异的分类视角,把科技服务组织分为前向共生型、后向共生型、双向共生型及平台搭建型组织;二是总结了不同类型科技服务组织所需的主导和辅助支撑能力组合,其中主导支撑能力分别为“知识协同能力”、“产业共生能力”、“全面协同能力”以及“信息聚合能力”;三是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所有类型的科技服务组织都需要高度重视“国际联接能力”。  相似文献   
27.
内向型企业研发联盟发展中的政府推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寻求技术的外向性使得企业间研发联盟这种合作形式越来越重要.政府以往强调较多的是“产学研”,而忽视了作为知识生产和应用主体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分析了政府推动企业内向研发联盟的动因、角色.最后,通过对台湾工业研究院案例的分析,表明组建公共研究机构可作为发挥政府对内向型研发联盟推动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8.
以华大基因为典型案例,分析后发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并实现赶超的过程。结果发现,引种式创新是后发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的一种主要形式。一些常常源发于发达国家的科学发现带来科学前景和创新前景,产生了新研究对象、新研究方法、新型科学家、新型科学工具、新型科研组织、新型研究材料等,形成了多重元素组成的复合体,即"研究种子"。后发企业在科学发现推动产生的相关产业尚未兴起和成熟之前,及时、快速地引入"研究种子"用于解决本土科学问题,并通过开展新兴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之间的转化活动、互促活动、融通活动进行可持续性的创新,即为引种式创新。引种式创新为后发企业如何在开放条件下发挥"科学"的创新驱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
科学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已经广受关注,有必要考察我国科学学会功能的演化过程及其未来演化趋势。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力学学会和辽宁造船工程学会20年功能演变的历程进行考察,得到以下结论:一是科学学会所从事的知识活动具有"全息性",即科学学会不仅仅从事知识转移活动,还同时发挥了促进知识生产和应用的作用;二是无论偏重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偏重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学会,在坚持知识转移作为科学学会核心功能的同时,还应看到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三类功能均衡发展,实现三类功能之间互促和耦合,这种耦合关系伴随学会的发展呈现趋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当前,高科技企业纷纷拓展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通过企业为主导的边界组织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然而,高科技企业边界组织的微观机制和演化状态存在认知黑箱。本文借鉴扎根分析流程,选取华为公司的边界组织作为典型案例。研究表明:高科技企业边界组织承担教育赋能联接、融通创新联接和科学技术联接功能;3类活动呈现双循环互促关系,融通创新联接活动是企业边界组织的枢纽环节,双向推动并支撑衔接教育的融合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实践;随着企业边界组织能力的提升,3类活动不断拓展呈现单一界面串联、接力式循环并联和知识生态系统网络的非线性演进规律;高科技企业边界组织构建创新链,促进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应用活动的互促衍化,日益表现出知识创新网络接口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