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9篇
科学研究   14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嘻嘻复嘻嘻,靓女正上机;不闻拨号声,唯闻女叹息。  相似文献   
52.
<正> 一、读书或写作时感到疲劳,请做松弛体操。先身体直立,向上举起双臂,然后双臂放松,让全身松软的左右摆动要求心静,双目轻闭。二、揉中指指尖。反复揉摩中指的冲穴位(即指尖正中),直到清醒为止。还可用手指叩打左右眉中间处,同样能达到大脑清醒的效果。三、指压法,可使眼明脑清。做法是:双目轻闭,用中指按住上眼睑,向上轻提三次,再在下眼窝向下按三次。然后用双手中指从左右外眼角向太阳穴按去,反复三、四次。最后  相似文献   
53.
晨曦 《今日科苑》2012,(12):11-12
我和赵淑权研究员谈的最多的话题是稀土。作为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工作47余年来一直从事环境放射性监测,包括放射化学分析和γ能谱分析,形成以γ能谱技术为核心的两个系列。人工放射性的  相似文献   
54.
我对焦聘文素昧平生,只是在2011年12月编发过以他为主人公的题为《担纲社会责任的学者——焦聘文》的人物通讯,这才对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前不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长达50多万字的文集《数字凝聚智慧的‘炼金术’》,邀请我写篇书评,我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55.
晨曦 《兰台内外》2008,(5):54-55
曹亚伯,湖北阳新(现属大冶)人,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前后一名勇猛坚强的斗士。他是湖南华兴会和湖北科学补习所及日知会等革命组织的创建者和负责人之一,又是同盟会的奠基人。作为孙中山的挚友,在长期共同奋斗的日子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56.
璺辑 《师道》2008,(4):60-60
今年“两会”期间,从教师在网上晒自己的工资待遇的结果来看,目前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生活现状令人扼腕叹息,心酸落泪。 .就此,作者笃行侠在《南方网》发文认为,不管是法律上还是国家或一些地方的政策上,教师的权益都有明文或文件规定必须达到的保障要求,但时至今日,相关措施的落实却异常困难,许多农村教师不得不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教鞭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57.
橡胶的由来最早使用橡胶的是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1819年,苏格兰化学家马金托希通过研究,发现橡胶可以在  相似文献   
58.
59.
文竹 《科教文汇》2005,(9):28-30
余振东、杨秀珠,卢万里、蓝甫、高严……这是一串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们无一不是敛财数千万乃至十数亿元的腐败分子,他们中有人外逃多年后被引渡回国,也有人至今仍逍遥法外,在国外过着富豪般的生活。今天.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将在北京正式开幕,“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类似余振东、扬秀珠等外逃贪官的命运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0.
我曾经结识过一位与命运抗争的北国青年,他的经历该是一首带泪的好诗,让我咀嚼至今。那年冬天,我与女作家苏萸同往河北农村采访,顺道去了一个叫刘庄的小村子,探望一位通信数载却从未谋面的文学青年。当我们在村民的指引下踏进他的家门时,我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跛足青年就是满纸阳刚之气的文学青年刘磊,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破草屋就是他的家。当刘磊得知我们的身份后,连忙从床沿上站起身来,窘迫地为我们让座。我没有应声,只默默地扫视着屋宇。这是一间土坏砌的草屋,屋里没有粉刷,光线显得很暗。屋子靠里的一侧是一个上炕,上炕边是一张旧木桌,一只木箱置于桌底,这些就是这个家的全部财产。我瞧得鼻子有点酸,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哪还有闲情逸致来吟诗作文。我有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