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新媒体时代网络评论观点信息发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舆情分析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冗杂的网络评论中发现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观点信息。[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无监督的信息发现方法,从网络评论内容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观点表述。具体发现过程为,在网络评论中选取作为候选的观点表述语句,继而综合考察评论内容与相应文章的相关程度以及候选的观点表述语句中词汇之间的点互信息并对观点表述语句进行信息加工,最终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观点表述信息。[结果/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信息发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检验效果,可为新媒体时代舆情研判工作者在繁杂冗余的网络评论观点中自动发现观点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2.
政府注意力是政府治理资源对某一议题或某一类事务的集中关注和指向,如何测量政府注意力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提出测量政府注意力的三个维度:政策文本、决策主体偏好和政府组织行为,阐释政府注意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实施路径和测量内容。面向政策文本的测量包括政策文本词汇、句段和主题等内容;面向决策主体偏好的测量包括书面指令、决策主体的政治行为和时间分配等内容;面向政府组织行为的测量包括政府回应、财政分配、政策议程设置、举办工作会议等内容。应结合当前研究来对政府注意力测量进行反思和展望,未来研究可以在夯实理论基础、拓展测量方式、增加测量对象、深化测量主题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2001年-2009年间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832篇电子政务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组织机制等方面,拥有较为稳定和持续的研究期刊与研究者,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34.
ChatGPT的流行,标志着AIGC传播范式的正式到来,AIGC产生的认知风险也接踵而至,亟须厘清AIGC认知风险的形成机理。PGC、UGC和AIGC对认知的影响遵循了从权威说服到选择认同再到精准滴灌的模式变迁;AIGC生成和传播的“漏斗模式”是改变用户认知的重要机理,具有多重过滤、满意原则、算法黑箱、自我进化等特征。AIGC漏斗模式可能扩大用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操控和偏见,制造民意分歧和政治腹语,激化人机关系悖论等认知风险。为降低认知风险,需要优化AIGC漏斗技术,提升用户算法素养,建立负责任的算法体系和全过程治理等路径,最终实现善治算法和算法善治。  相似文献   
35.
分析信息异化视角下网络舆情衍生效应类型,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网络舆情衍生效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平衡点及稳定性研究不同信息异化条件下正面衍生舆情和负面衍生舆情的传播特性,为优化政府应对衍生舆情流程、完善网络司法解释等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互联网的兴起对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有着区别于以往的不同影响,随着以微博客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这种影响更加明显且不同。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对SSCI的相关文献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新媒体与政策研究存在研究总量不足且影响力不够、研究者来源地分布不均、研究者所在机构多样化但缺乏跨机构学术合作、议题偏窄和方法单一等诸多不足。但笔者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发布时间等数据的分析,认为相关研究发展趋势良好,未来有广阔的学术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37.
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对了解民众思想动态、加强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保持国家政权长治久安等意义重大。为构建高效的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必须要提高舆情重要性认识、制定应急预警法案、利用网络舆情规律、完善网络监控体制、改善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加强理论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38.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于2015年进入官方话语,一跃成为各大媒体高频词,人人言说"互联网+"成为全民现象,当前涉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鲜少从互文性理论进行解读。[方法/过程]基于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以"互联网+"作为案例,分析其互文性文本,研究"互联网+"一词背后的舆情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具备构词新奇、文本可写、投影社会等表象特征,通过角色权威、技术演进、交互传播及意义奔涌等动因完成蜕变。为进一步认识当代网络文化,理解网络流行语的表象特征和发展动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9.
基层是县级融媒体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同心圆,要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近40年,县级媒体历经辉煌又陷入衰落,关键在于与本地群众和基层政府失去连接.新时代县级融媒体的发展进路,在于重建本地用户连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要从“喉舌”变成“喉舌”+“耳目”+“参谋”+“尖兵”,更要从摇旗呐喊的“啦啦队”变成上场奔跑...  相似文献   
40.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是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向专家发放的74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警源、警兆、警情三类因素和现象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并对影响这一指标体系的因素和现象进行排序,确定了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