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李炎  陈智鸣 《大众科技》2012,(11):92-94
针对滤棒成型加工过程中成形纸粉对生产和质量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YL22滤棒成型机供纸装置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对供纸装置输送环节作相应的改进,并增加纸粉去除装置,实现对滤棒生产过程成形纸粉进行清洁除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2.
高职学生的心理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这一特殊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挫折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本文是对在实践运用中如何卓有成效的实施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细致而较为全面的探讨,希望能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审思世界观和挫折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配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3.
春天,我爱你     
春天,到处都是生气勃勃的景象。瞧,公路旁是嫩芽绽出的白桦,新叶初萌的柞树。绿茵茵的草地,那上头还缀着  相似文献   
74.
杜甫弱冠游沙苑,至贬官到华州,先后曾将家属寄居蒲城和白水,在陕西地区的生活是坎坷的,经历了时代的大动乱,共写诗二十六首,虽数量不多,却质量上乘,是他诗歌创作的最光辉的高峰,将他推上了诗圣的崇高地位,给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他在这一带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是很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75.
亲人分散,异地相思,人民涂炭,流离失所,是乱世的普遍现象。而正由于处于乱世,人民之间相亲相怜的情感弥深。其情景则往往更加感人。 杜甫的大半生遭逢战乱,备尝颠沛流离之苦。而作为杰出的诗人,他却用自己的诗歌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战乱的时代。诗人曾经陷身贼中,在长安不胜感叹地说:“烽火连三月,家出抵万金”。  相似文献   
76.
《无家别》是杜甫的著名但诗“三吏”、“三别”的最后一首,也是其中写得比较沉痛凄怆的一篇。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安》写无丁,《潼关》写防御,《石壕》写遣妪,《新婚》写怨旷之夫妻,《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而这首诗写的则是归来无家,别亦无家的情事。诗题同前五首一样,也是诗人从现实生活出发,“即事名篇”,自拟的新题。顾名思义,既名为别,就应有告别的对象。《新婚》是新娘向将上前线的新郎誓别,《垂老》是老翁向老妻诀别。独这篇没有告别的对象,从头至尾都是一个士兵的自言自语。浦起龙谓:“似自语,亦似语客。”其实是自己向自己告别,仿佛对苍天倾吐着自己无家可别的悲哀。但这罕见而简短的告别词却概括了天宝乱后唐代社会衰损败落的景象:  相似文献   
77.
在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中,德育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德育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本文即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浅谈了德育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分析中老年人学习钢琴的心理特点,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总结出适合中老年人钢琴教学经验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中老年人乐于学习钢琴,从而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中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9.
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深刻把握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在学生与重要概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80.
杜甫一生对诸葛亮十分崇敬,未能忘怀。他由秦州入剑门到成都,再到夔州,六七年间为蜀中的山水和有关人物写过不少诗,而在这些纪胜怀贤之作中就有十多首是以诸葛亮为题材歌咏成篇的,为数最多。用这样多的诗篇反复咏赞一位历史人物,在唐诗中也是罕见的。清人吴闓生云:“公平生意量,初不屑屑以文士自甘,常有经营六合之慨,每咏诸葛辄枨触不能自已,此其素志然也。”(《唐宋诗举要》引)可见杜甫对诸葛亮具有着特别深厚的异代感情,绝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