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新鲜牛粪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最快的一种复合菌系,对该复合菌系特性的研究表明:当温度为42.5℃,PH值为7.2,接种量为20%,B号培养基中培养100h时的滤纸降解率达到75%±3%。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初中科学课堂缺乏良好的互动与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着教学的顺利展开。本文结合教学案例,通过探讨利用新颖的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提问艺术、互动课堂氛围营造等方面来全面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水平,试图梳理出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实施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吸附载体对大豆根瘤菌剂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大豆根瘤菌剂在不同吸附载体(草炭、褐煤、珍珠岩和蛭石)中的吸附能力、存活率和稳定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载体是影响大豆根瘤菌剂质量的重要因素,草炭和褐煤的混合物可作为根瘤菌的吸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产生的高边坡稳定性直接影响行车、行人安全,文章从工程的地质条件入手分析边坡产生滑塌的成因、机理,根据不同地层地质情况,在治理手段上采取锚杆框格、预应力锚索框格、台阶式挡墙等多种治理措施,对边坡坡面采取了挂网客土喷播进行绿化,达到了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太史公著《史记》,传历史人,列传中有将思想同一源流合为一传者,《老庄申韩列传》即此类。早年读史,不求甚解。老子无为,清静自正,韩子用世,强调人为,何得以类相从?年来读老子五千言,浏览《韩子》,始知太史公目力如炬,无不察照。韩子不啻有《解老》、《喻老》以己意释五千言,而举凡论说均有与老子合者。老子无为,是为有为;韩子用世,以求胜人:择计为用,此其大同。难怪有人说:《老子》实兵家之书,《韩子》为策士之作。又,老子说理,取喻成譬,韩子论策,敷事成教,其手段盖有伺然者。由是,于太史公,遂服膺不已。 近读韩子《说林》,愚以为韩子意与老子合者,概有如有诸端:  相似文献   
16.
《史记》已充分注意到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日人斋藤正谦氏已看出了:同为谋臣,张良与陈平的不同风姿;同是武将,樊哙与廉颇的不同面目;均为刺客,豫让、专诸、聂政、荆轲,各自口气不同。细析日人所言三类人物;张良与陈平同为汉初名谋臣,均深于计谋,然风神迥异。前是学道谦恭的高人,后是深谋周纳的国相。樊哙与廉颇均战功卓,有功于主;然樊哙忠怀不忌;廉颇心胸未免狭窄。刺客诸人,用暗杀手段报复仇家或诛除不义是其所同;但由环境、条件与刺杀对象不同就表现出不同个性:曹沫劫持齐桓是为国家;专诸为公子光杀吴王僚是以私利交以私利死;豫让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留名不朽的强烈欲念是其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他是中国学典型中最早的“阿Q”脸相;聂政为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看得起他,是对自身人格的贱视,从他身上我们看出了更多的奴性。荆轲虽是为知己报仇,但他是置生死于不顾,奋身反抗强暴,大义凛然的英雄。司马迁对同类人物共性的把握与个性的区分亦见于《循吏》、《刺客》一类传中。同一类人物绝不雷同,是《史记》为人们喜爱的一项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太史公曰”是《史记》文章之独创结构,是史家发言之特殊形式,是司马迁“一家之言”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著书见意之重要手段.向为治文史者所重.对“太史公日”之创构、称谓、特色、作用与影响的分析研究,关系到对《史记》文章之理解,关系着对司马迁“一家之言”的认识,也牵涉到如何看待“太史公曰”这种特殊发言形式对后世史传、文籍的影响.而以往对其分析研究、犹嫌不足.近年来,差不多所有《史记》研究者,均以为“太史公曰”由《左传》“君子曰”发展而来,甚至有区分“大史公曰”为“篇前论“、“篇中论”、“篇后论”者,总不离一个“论”字:正是在其创构、称谓、特色、作用与影响等方面,思之未慎,论之未详,故本文陈述浅见,祈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史记》已充分注意到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日人斋藤正谦氏已看出了 :同为谋臣 ,张良与陈平的不同风姿 ;同是武将 ,樊哙与廉颇的不同面目 ;均为刺客 ,豫让、专诸、聂政、荆轲 ,各自口气不同。细析日人所言三类人物 ;张良与陈平同为汉初著名谋臣 ,均深于计谋 ,然风神迥异。前者是学道谦恭的高人 ,后者是深谋周纳的国相。樊哙与廉颇均战功卓著 ,有功于主 ;然樊哙忠怀不忌 ;廉颇心胸未免狭窄。刺客诸人 ,用暗杀手段报复仇家或诛除不义是其所同者 ;但由环境、条件与刺杀对象不同就表现出不同个性 :曹沫劫持齐桓是为国家 ;专诸为公子光杀吴王僚是以私利交以私利死 ;豫让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 ,留名不朽的强烈欲念是其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 ,他是中国文学典型中最早的“阿Q”脸相 ;聂政为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看得起他 ,是对自身人格的贱视 ,从他身上我们看出了更多的奴性。荆轲虽是为知己报仇 ,但他是置生死于不顾 ,奋身反抗强暴 ,大义凛然的英雄。司马迁对同类人物共性的把握与个性的区分亦见于《循吏》、《刺客》一类传中。同一类人物绝不雷同 ,是《史记》为人们喜爱的一项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珠海发电厂2号机组电动给水泵在每月的定期试验启动过程中出现电动给水泵轴振(X/Y方向)高高的现象,多次导致电动给水泵跳闸。为此珠海电厂组织技术人员对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勺管开度下的电泵启动过程中的振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电泵启动过程中振动高的原因是电泵的上下壳体温差大。根据分析结果对电泵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排除了电动给水泵不能正常备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史记》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述史体系。司马迁对进入本纪、世家、列传的人物选择,的确存在所谓“自创其体”而又“自破其体”的情况,这正表现出史家在名、实问题上对实的注重与“稽其兴衰存坏之理”的写作意图。《史记》作为社会全史,叙写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却未给史官作传,未始不是一项缺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