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长期以来,对《长生殿》的研究,多停留在社会学、政治学和一般美学的层面。其实《长生殿》真正触性动情的是明皇贵妃的爱情悲剧。他们身处封建权力金字塔的顶点,却不能掌握自己爱情和生命之舵的流向。本文准备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主题三个方面重新审视李杨爱情悲剧。1 关于悲剧人物,西方悲剧理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强调高贵的地位和性格的缺陷。唐明皇、杨贵妃则无论从身份地位还是思想性格都巧合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人物提出的标准,他们既有高贵的地位又有由高贵地位带来的先天的性格缺陷。在文化的本位追求中,帝王应勤政爱民,治国平天下,后妃应母仪天下不淫其色。至于男女之情夫妇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的"现代性"——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父"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当代以及外国文学界很多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总是高大完美的,现代文学中的"审父"意识是西方异质文化冲击的产物,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负面父亲形象.这些文本蕴涵着"审父"以及"丑父"、"诋父"、"渎父"等颇具"现代性"的思想意识,极端者甚至完成了历史性的"弑父"之举.由此可见,"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断裂,"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与变异,"传统"中蕴涵着不可忽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学术信息     
哲 1儒学普世化的基本路向●蒋国保 苏州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2 0 0 3(3) ,第 5 - 1 2页儒学在现代遭遇了极大的生存困境 ,原因不在于它失去了制度保护或民众对它缺乏正确理解 ,而在于民众在情感上对它的排斥 ,具体表现为冷漠、淡漠和疏离的态度。既然如此 ,儒学要发挥现代作用、实现现代意义 ,必须经由世俗化的途径以实现普世化。要做到这一点 ,不能像新儒学所主张的那样 ,走宋明道学家的道路 ,淡化儒学思想的世俗性而突出其超越性 (宗教性 ) ;而应该抛弃轻视民众世俗价值的精神贵族化倾向 ,越过宋明道学 ,回归原始儒学的人文主义精…  相似文献   
14.
叶隽在李石曾"侨学"的基础上引入《易经》的智慧创建了侨易学理论,其哲理思维模式为"二元三维",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侨阐理、取象说易、察变寻异等,其主要研究对象为由于物质位移而导致精神质变的侨易现象。该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建构性、整合性、超越性等特点;同时,在研究对象、理论命题以及学科特殊性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阐释与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